1.与江有关的诗句不爱江山爱美人 (清·陈于王)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宋·陆游)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 出门一笑大江横 (宋·黄庭坚)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宋·郑文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无名氏)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清·查慎行) 才如江海命如丝 (民国·苏曼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北朝·谢眺)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明·刘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 (唐·李白)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 (宋·杨万里)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明·唐寅)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唐·温庭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江山亦要文人捧 (民国·郁达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江山情重美人轻 (清·袁枚)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韦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无名氏)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 2.于成龙的主要成就于成龙在罗城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 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 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 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 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于成龙上任合州时,土地极度荒芜。 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于原主认业。为此,他严格规定了“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原则。 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具体困难,并亲自为他们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三年后起科。这样,“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 奖励垦荒是清初基本国策,但于成龙实行“禁止原主认业”先于清廷明确规定的15年前,加之他对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 “盗”成为清初一大社会问题。 在黄州府岐亭镇一带,盗贼甚至白昼劫路伤命,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镇岐亭治盗。 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 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对待案犯他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 于成龙在词讼、断狱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称。他铁面无私,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的症结。 曾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从而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于成龙在破案、察盗方面的许多事迹,在清人野史、笔记和民间文艺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 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的《于中丞》一节中,就叙述了有关他的两个故事。他的刑法思想在清朝一代很有影响。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 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 “以一夫不获曰予之喜,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为保郅致政之本。”在黄州时,他衣内的布袋便利了治盗。 升巡抚后仆人请去掉,他笑道:“此袋昔贮盗,今以贮奸贪不省之官吏,未可去也!”他新任直隶,即发出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 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不禁叹曰:“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对廉洁有为的人材,于成龙反对论资排辈,他对清廷死板的任官“考成”制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吏治建设,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彼然也,”常常使“远大之辞,困于百里,深为可惜!”为此,他屡上疏推荐人材。如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史称小于成龙)、江苏布政使丁思孔等都是较有作为的清廉官吏,由于他的举荐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 卷行世。 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他《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3.与李广有关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748—798或799)写《塞下曲》,这首诗写得如此有英武之气.可是这首诗写得不是唐朝的将军而是赞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的诗篇. 卢纶还有一首怀念李广的诗“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不止是他怀念李广,还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怀念飞将军李广. 王昌龄(698—757)《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2—765)《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726—756)《军城早秋》:“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假若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哪能度过阴山? 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将士们哪能征战那么艰苦? 多么希望飞将军李广在呀,杀得那些胡人匹马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与清有关的诗句1,《清人》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 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 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 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2,《卜算子·苕霅水能清》宋代:吴潜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 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 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译文:苕溪和霅溪的水是清澈的,更是有人像水这样清澈啊。秋天的江湖水横在天边簇拥着远处的山阿,相对映着十分美好。 溪水上有鸳鸯,小船驶来他们被频频惊起。鸳鸯们回到碧玉色的池子里,生长在栏杆下面如何呢。 3,宋代: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译文: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 4,宋代: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白话文释义: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5,唐代:李白《望月有怀》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白话文释义:清泉映出株株枝叶稀疏的古松,不知已在这里生成了几千年。寒月照着流荡的清水,流萤的光芒闪烁在窗前。 对此我不禁发出长叹,因为它也引起了我对您的深深思念。在这美好的月光中我无法见到您这戴安道,游兴虽尽,心中却又被一种别愁充满。 5.和姣有关的诗词雪毫州 曾巩 欲下苍凉日,全低黯霮天。 飘飖投夜急,琐碎得风儇。 秽壤弥缝遍,枯荄点缀妍。 繁英飞面旋,艳舞起翩跹。 已压穿林竹,还冰落涧泉。 抵?t轻自肆,乘隙巧争先。 壅隔书邮断,侵凌客履穿。 恐倾贫巷屋,觉重溯溪船。 ??有颜空姣,洵无质可镌。 包藏兼海岳,蒙蔽匝坤乾。 枚叟招何晚,袁安卧正坚。 会须逢见?,万里豁晴川。 《感遇诗三十八首》 陈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口疑口疑。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知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A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宋拗缫梗鹣聪嗑ء?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