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南京景色美的诗句

1. 描写南京景物和风情的诗句

长干行(一)作者:李白 [唐] 701-762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作者:李白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作者:李白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杨叛儿作者:李白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鸟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劳劳亭歌作者: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作者:李白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作者: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金陵新亭作者:李白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登瓦官阁作者:李白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余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入朝曲作者:李白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日出照万户,簪裙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亮风亭。济济双阙下,欢娱恩乐荣。

金陵歌送别范宣作者:李白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作者:李白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献纳少成事,归休留建章。

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

身配豁落图,腰垂虎革囊。仙人驾彩凤,志在穷遐荒。

恋子四五人,裴回未翱翔。东流送白日,骤歌兰蕙芳。

仙宫两无从,人间旧催藏。范蠡说句践,屈平去怀王。

飘飘紫霞心,流浪忆江郎。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

淮水帝王洲,金陵绕丹阳。楼台照海色,衣马摇川光。

及此北望君,相似泪成行。朝云落梦渚,瑶章空高堂。

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怀君路绵邈,揽古情凄凉。

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金陵白下亭留别作者:李白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4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作者:李白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再动游吴棹,还游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余贾生泪。

2. 描写南京风景优美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南京风景优美的诗词语句很多, 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桃叶辞》中“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南朝大诗人谢胱的《人朝曲》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金陵三首》中“金陵空壮观,大堑净波澜”、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金陵绝句四首》中“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上五龙堂”等等。

一、南京简介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6年建成区面积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二、描写南京的诗词《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居》刘长卿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3.《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4.《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妥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5.《忆金陵》王安石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上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3. 描写南京景色的古诗

金陵晚望

朝代:唐代

作者:高蟾

原文: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珪

原文: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4. 描写“南京风景名胜”的句子有哪些

1.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

2.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元代为集庆路学,明代为应天府学,清代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这里便成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

3. 过了文德桥,我们走进乌衣巷。乌衣巷窄小清清幽,两旁建筑错落有致,青砖粉墙,坡顶小瓦,显得十分古老,有一种怀古思幽感觉,我不禁想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的诗情意境。据说小这条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因旧时王谢子弟喜穿黑色衣服而得名。

4.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区紫金山上,是一处雄伟壮阔而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前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子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凸进去的。

5. 沿着大道,我来到了中山陵,顺着台阶往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陵“博爱坊”。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通过“博爱坊”大门,就来到了陵门。陵门上有三个拱门,中门的横额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陵门后面是碑亭,正中有一块高达9米的丰碑;上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最后,我们来到了祭堂,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坟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他梳着整齐的头发,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显得格外高大,令人肃然起敬。

6. 玄武湖五洲之间,桥堤相通,别具其胜.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景色迷人。巍峨苍绿的紫金山,小九华山供奉唐三藏舍利的北极阁,鸡鸣古寺的宝塔,中国最漂亮的火车站和最现代的建筑太阳宫与玄武湖美丽风光相辉映,构成一幅古典美和现代美融为一体的美丽绝伦的山水画卷。

7. 清晨,我们来到紫金山西北山脚下,这里有很多登山的人,有老人,孩子,大学生和单位组织的员工。我们随着人流一起向紫金山头陀岭进发。一路上不时传来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和树林中鸟儿的歌声,我心情愉快极了。我们走到紫金山二道路,这里有二条路,一条由中马腰前往头陀岭,这条路比较陡峭,危险,刺激。一条由西马腰前往头陀岭,这条路相对平坦些,容易爬。由于妈妈身体不好,她选择了走西马腰,我和爸爸走中马腰。

8. 夫子庙,站在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边,对岸粉墙黛瓦中的秦淮人家的照壁上,一溜红红的灯笼,喜庆般的垂挂而下。古色古香的游船,在船桨的欸乃声中,咿咿呀呀,满载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畅游在十里荷花,歌舞声色,纸醉金迷,粉脂香飘,娇娘声浪,秦淮河岸的琴韵里。

9. 到了总统府,远远望去,庄重的大门上面镶嵌着“总统府”三个金光闪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往里走,鲜花、绿树、装点着古朴、幽静、充满民国风格的建筑。顺着印满历史痕迹的青砖路向前走,会看到四根红柱子,上面有一块匾额,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就是孙中山的题词,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老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

10. 古老的六朝古都,氤氲的江南秀色,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秋游玄武湖的好时机。曾经的王朝禁地,时人可望而不可即。远望钟山如屏,水色怡然;行堤桥相连、水榭楼台间,曲径清幽,处处彰显着山水城林的景色相融,却又不失皇都的雍容华贵。沐浴过唐风宋雨,承载了明清浮华,一帘秋梦笼几世盛衰,如今只留下淡淡的历史遗痕。

5. 描述南京景物和风情的古诗词的名句有哪些

石头城

作者:刘禹锡 [唐] 772-842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约1151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渔家傲

作者: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钓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6. 求描写南京风光的诗

写意西湖 南川居士 走近西湖, 走近一种亲柔。

西子的手, 在岸边长成千成柳, 夜夜浣着波光清流。 苏东坡和白居易, 在这波光里, 把豪情和激昂高唱, 把民情和疾苦低吟; 把诗写成白堤, 把词赋成苏堤。

岳飞的忠魂, 苏小小的清灵。 壮烈和柔媚, 并立在堤岸。

我在思考是否协调, 忽然想起钱塘潮的波澜, 和这西子湖的清丽。 小雨时时飘落, 给许仙一个艳遇, 给人间一段故事。

不带伞的人, 淋湿了记忆。 没有多事的法海, 故事便不很精采, 白娘子且会平淡而幸福的活着。

有没有雷锋塔, 西湖会不会在意? 唯有不断的断桥, 缺失着浪漫和情趣。 想念西湖, 龙井香茗悠味绵长, 岚屏晚钟清越激扬, 曲院荷风把烦恼和世情涤荡。

山外青山楼外楼, 听柳浪闻莺, 看灵隐幽静, ······ 夜眠西湖岸边, 梦着西子, 不愿苏醒。 那怕就此长眠, 也是一种美丽。

你信么?。

7. 南京景色的描写词句

那里春天时,鲜花绽放,土地上冒出了几棵绿芽,还不时有几只胆大淘气的麻雀来凑热闹。孩子们在挺拔的树苗旁玩耍,愉快极了。

夏天时,人们穿着背心,手里拿着一根冰棍在广场上散步。孩子们有的拿着棒冰,喊着“好热啊!”。有的在楼梯的扶手上滑滑梯。有的在运动器材上活动,快乐极了。还有的在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真是热闹非凡呀!树,比平时显得更绿了。路旁的几棵大树舒展着枝叶,“沙沙”的声音响着,好像在说:“来吧,来吧,来我这儿乘凉吧!”

深秋即将来临时,早晨时常常可以见到老人们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练太极拳,她们则扭着扭着地跳扇子舞。清晨时,几朵花的花瓣上还带有几滴晶莹的露珠。树和花有的生命力不强,已经落叶了。有的树叶子已经枯黄,慢慢地脱离树枝,落到了地上。

冬天,北风呼啸,狂风无情地吹打着光秃秃的树,几棵树呆立在那儿,广场上只有几个大人,一些小孩。有时大雪纷飞,像是冬姑娘给大地妈妈弹制的棉被。这时正是孩子们玩耍的好时机。他们有的将雪球扔向对方,有的正拿着胡萝卜、橡皮准备堆一个又大又圆的雪人。还有的正在堆雪,可能想堆一座雪山吧!

潘天寿广场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可爱,我喜欢!

在这个阳光明媚,春色撩人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齐去被誉有“郁金香王国”美誉的太子湾去游玩。

来到公园大门,只见两旁都是苍翠挺拔,郁郁葱葱的树木,似乎它们能把天空给遮起来。道路两旁,四周,全被鲜花簇拥着。走进太子湾的中心,周围满是郁金香,红的,粉的,黄的,橙的……颜色各异,千姿百态。从远处望去,仿佛这些郁金香是一个庞大的营队,它们站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整整齐齐地排着队伍。一株株郁金香在风妈妈的怀抱中摇曳,仿佛在给大自然跳着优美的舞蹈。郁金香上,蝴蝶,蜜蜂,全都聚拢了,似乎在享受着春天带给它们的希望。

走进太子湾里的小径上,在感受春天芬芳的气息的同时,还可以观赏两旁的樱花树。樱花,小而洁白,它们张着一张张粉扑扑的小脸,微笑着。一阵微风吹过,樱花的花瓣就随风飘落下来,飘在你的头发上,飘进你的袖管里……这种感觉还真别有一番诗意呢!

穿过小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草坪上,还有三处“生态角”。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名为‘文化之旅’——的生态角了。这是一个由植物、水平台、水景的多样组合的休闲式庭院,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欧陆风情的体验:在芭蕉树树叶的衬托下,洁白的护栏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在护栏的前面,是一块地面,上面铺着浅棕色的地板。在地面上,放着一张玻璃茶几,上面还放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鱼缸,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鱼缸显得格外漂亮。茶几两旁放着两张天蓝色的躺椅,前方的花坛中植满了奇花异草。这种庭院,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

不怎么会,但是还是帮你~~自己看看

8. 写南京的是什么诗最美

南京是历代文人墨客怀古之地,众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许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以谢朓的《入朝曲》最为著名。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王昌龄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赢得“诗家天子”称号,是何等不易!王昌龄别称“王江宁”,史载他是江宁(即南京)人,至少在他四十岁左右曾经做过七八年江宁县丞。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的诗歌,诸如《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是诗史上难得的佳制。 “诗仙”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来金陵游历或暂住。

第一次是他出蜀后不久,诗人年方二十六岁。最后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后,途中遇赦回来,往返于金陵、当涂一带。

不久,病逝于当涂。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脍炙人口。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圣”杜甫也曾来金陵。凤凰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金粟庵,就得名于杜甫的诗作。

杜甫二十几岁时漫游金陵,遍访名胜古迹。他最难忘怀的是作为瓦官寺三绝之一的顾恺之大型壁画“维摩诘居士像”。

他的友人江宁许八见他如此钟爱此画,就送给他一份此画的临摹本。杜甫写了一首五言长律《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官寺维摩图样。

志诸篇末》。后来金陵人根据杜甫诗意,建金粟庵,并把附近的一条小巷叫作金粟庵。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咏过金陵。诗人崔颢游览了长干里、横塘。

写下了两首《长干曲》。此曲接近民歌,淳朴生动,一如口语:“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九江:泛指长江水系) 诗人韦庄的《台城》也是历来公认的佳作:“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

石头城 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他的《泊秦淮》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的诗涉及南京的有《咏史》、《南朝》等。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南朝》一诗则揭露了统治阶级沉缅女色、骄奢淫逸以致亡国灭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秭,前朝神庙锁烟禖。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宋代诗人对金陵也非常注目,在众多诗人中,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的关系最为密切,写了不少咏史诗和风景诗。他写金陵的词也很有特色。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历来最为人称道,叹为绝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北宋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近四十岁时任溧水县令(溧水县属南京),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他在这期间,颇多诗词佳作,其中以《西河·金陵怀古》最著名。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曾三次来到当时称为建康的南京,留下优秀诗篇。1178年,五十五岁的陆游登上了建康赏心亭,不禁浮想联翩。

想当年孝宗与金人议和,自己曾上书朝廷,主张迁都建康、以待恢复。今日又到建康,触景生情,写下了七律《登赏心亭》:“……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南宋另一著名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其诗自成一家,时称“杨诚斋体”。绍熙二年(1191年),杨万里到建康任职(江东转运副使)两年,写下了不少赞美山水园林、风土人情的诗篇。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喧。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

独龙冈顶青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