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云南曲靖的古代成语有哪些曲径通幽 qū jìng tōng yōu 【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处】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定语、分句。 【正音】曲;不能读作“qǔ”。 【辨形】径;不能写作“颈”。 【近义词】幽静山谷 【反义词】繁华闹市 【例句】 (1)~;再往前必有佳境。 (2)爷爷家住在~的山坳里。 2. 形容麒麟的诗句录屈原、曹植、杜甫、李贺形容麒麟的诗句如下: 屈原在千古名篇《楚辞》中留下了有关麒麟的诗句。如【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群而逸囿。又如【惜誓】: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意思是说即使你得到了麒麟,但如果把它关起来,和得到狗和羊又有什么两样呢。是说对人才要尊重和重用。 三国曹植 的【薤露篇】: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意思是说,海为龙世界,而麒麟则是百兽之宗。 诗圣杜甫【寄韩谏议注】中有诗句: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又【前出塞九首】: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丽人行之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可知古人就把麒麟作为制造衣服的图案,清朝一品武将的服饰就是麒麟图案。 李贺【马诗】: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连马鞍的图案也绣上麒麟。 南宋 陈人杰【沁园春】最后三句:“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不是杰出人士进不了麒麟阁。 3. 急求关于曲靖作家尹坚诗歌的概况曲靖当代文学-云南旅游风情,云南旅游曲靖市当代文学从建国后的1950年开始,至今刚好半个世纪。五十年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中,作者少,所发表的作品多为诗歌、散文,且与当时彼伏此起的政治运动联系较紧,应时之作较多。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文学创作几乎是个空白。“**”结束前几年,才有极少文学作品出现,且政治概念强,艺术水平低。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1 977年至1982年,为云南旅游曲靖市文学的培养期或积累期;1982年至1989年,为曲靖文学的成名期;1989年至今为成熟期,同时也进入了青黄不接的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曲靖文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成绩最突出、作者队伍最壮大的时期。1976年以前,整个云南旅游曲靖市仅有一名省作协会员,没有出版一部文学作品专集。至199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中国作协会员四人、省作协会员50人,出版各种文学专集近40部。 诗歌、散文 中国是诗歌的家园,同时也是散文大国。传统文学两千年,均以诗歌、散文为主流。云南旅游曲靖市当代文学的一、二阶段,由于诗歌、散文短小精悍,自然而然成为应时应景之作。但是不可否认,诗歌、散文的写作,又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云南旅游曲靖市今天成绩突出的作家,绝大多数是从诗歌、散文的创作起步。曲靖诗作者的作品第一次走向全国,当推黎云的诗作,并被《中国文学》以多种文字译介。但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云南旅游曲靖市诗坛较为沉寂。直至新一代诗歌作者逐渐成熟,曲靖诗坛便出现了较为欣喜的局面。从1985年开始,高文翔、张永刚、杨志刚、何晓坤、倪涛、尹坚等相继在《星星》诗刊、《当代诗歌报》、《飞天》、《绿风》、《大西南文学》、《滇池》等刊物上发表了若干诗作,曲靖诗歌的黄金时代便告来临。1 991年,由《珠江源》编辑部发起,举办“珠江源杯”全国诗歌大赛,虽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推出了汇集全国诗作者作品的专集《云之南》。而曲靖作家的第一本诗集是1992年8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多人合集《阳光下的高原》,收集了曲靖50多位作者的作品,并由《诗刊》社副主编朱先树先生作序。该书出版的前一年即1991年,《诗刊》社在曲靖举办了有曲靖、昭通两地作者参加的笔会,并推出了多位云南旅游曲靖市作者的诗作,曲靖诗歌创作的实力才第一次向外展示,才有了第一次集体检阅。应该说,这是曲靖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诗人们已不满足于多人合集,于是,“珠江源诗丛”第一辑便在1993年相继问世。它们是,朱发虞的《碧水青山》、高文翔的《永远的天空》、张永刚的《永远的朋友》、唐宝友的《五月雨》、尹坚的《季节河》、李倩的《暗恋》共六本。同时,非诗丛形式的诗集也以各种方式相继出版。1997年10月,周云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霞光闪烁的爱》;而回族诗人马开尧也在这一年推出他的第一本诗集《谷花雨》。诗歌永远不老,现在云南旅游曲靖市作者群中,人数最多的还是诗歌作者。 4. 求解你去查查段氏与东爨三十七部会盟那段时间的历史,或许会有帮助! 乌蒙在历史长河中由人名嬗变为部号、地名和山名的变化过程,即是彝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史。 它标志着彝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 一、人名“乌蒙” 乌蒙是唐时始迁于窦地甸的阿统十一孙,最早见于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 明末曹学(蜀中广记·边防记》和清代乾隆初年傀蜕《滇云历年传》等书,也有相同记载,说明今天仍然常用的“乌蒙”一词,原本是人名。 乌蒙源于人名之说未曾产生过较大争议,但乌蒙生活的时代则歧说不一。 这是因为彝族历史无纪年可以查对,只有用父子连名制去推算。而史家以多少年为一代并不统一,或以25年为一代,或28年为一代,或以30年为一代。 其测算结果,年代相差甚远,出入较大。笔者根据贵州《大定县志》安氏谱及相关资料测算,彝族父子连名每代只能在18至20年之间。 如用每代20年去计算,从生活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助武候南征的济火至22世裔孙阿统,有440年,加上225年则为公元665年,约在唐代高宗前期,符合唐时阿统“始迁于窦地甸”之说。再加上“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时约在公元885年,已经是唐代晚期。 当时的唐王朝早已无力控制原爨氏统治下的地区,乌蒙的发展壮大再无朝政和南中“大姓”的干涉,于是得以扩土称王,雄踞一方。 “乌蒙”之名,从此流传青史。 彝、汉文史料中的“乌蒙”之称,也屡见不鲜。例如:《元史·地理志》阔州载:“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宋史《黎州诸蛮传》载:“乌蒙蛮在州东南千里”;吴恒《彝族简史》载:“……‘阿猛’当即‘阿蒙’(‘乌蒙’)”。 人名“乌蒙”时期,是今天彝族形成的前身时期,也是彝族先民由游牧开始走向定居的时期。 二、部号“乌蒙” 乌蒙建立了乌蒙部。 据元、明两代历史记载,其他芒部、乌撒都是“其后昌盛,因祖名。”芒部是何时子孙昌盛因祖名不详,尚未见史书记载。 据《元史·地理志》和《蜀中广记·边防记》记载,乌撒是宋时乌些(乌撒)之后折怒始强大,因起远祖乌撒为部名。阿统、芒部、乌撒等人,为乌蛮仲牟由(笃慕俄)之裔,都是唐代人。 其中阿统迁入窦地甸(今昭阳区)、乌撒居巴的甸(威宁)、也都是唐时先后进入这些地区,随爨氏的灭亡而来。只有阿统之子芒部居原地屈流大雄甸(镇雄)。 乌蛮仲牟由之裔称雄建立部落王国,割据一方之时,不只是乌蒙、芒部、东川、乌撒是在唐代天宝年间之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之前。其实所有东爨乌蛮各部的建立都是如此,据《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袁滋为册南诏使,途经东爨乌蛮之地,所记乌蛮七部中未有“乌蒙”等部名称。 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自滇东起兵,得到“乌蛮三十七部”的支持,其中有乌蒙、乌撒、芒部、閟畔等部。证明这百余年间之内,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各部在川、黔、滇、桂交界地带建立的奴隶制王国时期。 在曲靖出土的《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记录下三十七部与大理国的盟约关系。 乌蒙、乌撒、芒部、诸部到北宋初年,乌蒙、芒部、乌撒、水西向川南发展,至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遭宋王朝打击之后,才往今云、贵边境退缩。 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就是这时。《蜀中名胜记》说:“筠连县汉定川县,唐之筠连州也。 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指明今盐津县普洱镇夷都山确是当年乌蒙王所在地。 部号“乌蒙”时期,是彝族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时期。其鼎盛在宋代。 彝书《西南彝志》说:“恒捕濮的人,恒以濮使用”,“濮裔以万计,久为彝所平。”指的主要就是这一历史时期。 三、地名“乌蒙” 乌蒙作为地名使用,首先是行政机构建置名称,起于元代元世祖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之后,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管理性质的组织改设为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是年,置芒部路,乌撒部内附。 十三年十月,元军攻乌蒙,使乌蒙归今四川筠连县,诏开乌蒙道。是年,立乌蒙路、乌撒路。 二十一年置乌撒乌蒙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路。但各路治所在今何地不详。 《云南辞典》说:乌蒙路治所在今昭通市,(现昭阳区)。又说: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 从元史查考,宣慰司署不可能建在威宁,它不是四路的中心。乌蒙路治所,初也不可能是昭阳区。 因为这里不是宋时乌蒙部的中心地带,而是乌撒与乌蒙不时发生争夺的交界处。 据《元史》记载:“二十二年九月,乌蒙叛,命四川行院也速答儿将兵讨之,马湖总管汝作以蛮军三百为助,降西崖门酋长阿者等百余户”。 又:“十月,乌蒙蛮夷宣抚使阿蒙(谋)叛,诏征罗必甸兵同云南行省共讨之。”以上交战之地名,无一在今昭阳区境内,由此推断乌蒙路治所当初应在盐津普洱乌蒙部旧地。 乌撒乌蒙宣慰司署,应如陈序德、卢常美《论元对乌蒙等部政策及城乡建设》所说:乌撒乌蒙宣慰司府,乌撒乌蒙元帅府,乌蒙等处屯田总管万户府都是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天梯土城。明、清乌蒙土府沿用,毁于清雍正。 5. 描写白天曲靖的散文怎么写近年来,围绕着散文的新名词层出不穷,“闲适散文”、“学者散文”、“小女人散文”、“文化散文”、“大散文”等等。 一个新名词的推出,或是针对一个新的散文写作群体的出现,或是描述一种散文写作态度,或是张扬一种散文理想。所以,新的命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提出了和散文写作本质有关的东西,比如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一种自由的主体精神,一个宽容的写作心态,一种灵动的话语方式等等。 从题材上讲,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有人把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抒情散文要写出境界来,叙事散文要努力作在场性描述,哲思(议论)散文要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识。散文最忌游离到生活之外作无边际的遐想,或作夸饰性表达。 写作者即便要抒发强烈的感情,也要保持必要的自我克制,以免让汩汩流淌的言辞损伤到思想的硬度和真实情状而演化为滥情。前些年,散文界的“杨朔模式”遭到严重质疑和批判,问题就出在抒情的成分过了,过犹不及,让人觉出假来。 文章一旦掺杂使假为读者识破,阅读的兴趣将中止,文本欣赏会变得索然寡味。从表达方式上讲,散文是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比较宽泛的文体。 丽江的一位老朋友陈洪金回答散文中国论坛提问时做过一个形象化的描述:以抒情和叙事作为两个端点,抒情一端是诗歌,叙事一端是小说和戏剧,中间是散文。换句话说,散文是一种很宽泛、自由的文学样式,一般情况下,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 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 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这些最富性情的文字间潜藏着作家闪光的思想,我们要抓住情线,按图索骥,深切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才能欣赏到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与小说、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写作更易于下笔。它自由散漫的话语特征,使之成为写作者最容易参与的文体类型。 正因为散文在写作上随意性很大,进入散文写作的群体更为驳杂,在创作数量上算是蔚为壮观。但遗憾的是,有很多人浑水摸鱼,“悄悄地把散文改写成了一种新的话语工业:或实践轻松美学,或展示阔大命题,或捍卫私密话语,或贩卖异邦知识,或在历史追思中煽情,或在自我炫耀中感叹……惟独缺乏对有尊严的心灵品质的吁求,以及对有风度的自由心性的训练。” (谢有顺《散文的神态》)这种看似繁荣,实则原创性、独立性欠缺的消极迹象,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写手盲目仿作,重复前人,把散文写作引入死胡同。当下,全国散文创作数量惊人,呈现出热闹非凡、繁花似锦的表象,但这是一种虚荣,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屈指可数。 仅就我熟知的滇东文学圈来讲,曲靖散文创作与全国大体类似。在高原滇东,较早写散文的有蒋吉成、孙育鼎、吕克昌、李昌华、梁子高、李典尧等。 就单篇来讲,较早的有孙育鼎《撒尼人的大三弦》、梁子高《留在空中的足迹》等获过奖而小有名气。但终究不成“规模”,仅小打小闹而已。 曲靖散文创作的渐趋繁盛,是最近几年的事。一些诗人、小说家、文化学者的散文结集出版,在滇东文艺圈掀起不小的波澜。 如蒋吉成的《乡音无调》、《西南风物记》,杨卓成的《岁月心影》,杨艳琼的《另一种方式》、《散落在大漠的记忆》,敖惠琼的《守望生命》、《爱的祭献》,许泰权的《随风而起》、吕克昌的《与你无缘》,周云的《岁月心语》。另外,收入多人作品的旅游散文集《珠江源之旅》突出地方名胜古迹,是一部介绍曲靖旅游的综合集子。 黄尧先生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认为,小说是一种试验性很强的文体,因此形式流变性也很强。其实散文也一样,也有很强的“流变性”。 博客、网络文学的热闹场境中,我们不妨保持冷静,坚守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有见地的篇章。打开心结,敞开思想,让真情得以流露,用精心提炼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心境。 小说家客串写的散文与诗人写就的散文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小说家写的散文,将小说的情节和场景、人物和故事,小说的结构和叙述方式带进散文艺术天地,使散文的艺术空间得以装饰和延伸,审美情趣得以弥补和拓展。 滇东杨卓成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很有建树。到文联后,由于工作繁忙,他的文艺创作有了可喜的新动向。 他拿起散文这种轻快的武器,速战速决,并取得不俗成绩,先后有《干旱中的清泉》、《高原的阳光》、《洒交凼的歌声》、《越州古陶》等多篇散文在《人民日报》上集中亮相。这些散文,在内容上关注民生、关注文化、关注自然,有思想深度、有独特体验、有深切感悟。 在表现手法上,他的散文吸收了小说创作的有益尝试,以清新自然的笔调营造意境,在细节描写上突出现场感,是一种在场的写作。他常常通过象征、拟人、借代、引喻等艺术手法抒写胸臆,既明晰易懂又韵味无穷,在艺术特色上体现出含蓄美、情感美、精炼美等语言特点。 另外。 6. 云南省曲靖市阿诗马做什么的云南省曲靖市阿诗玛是一个城市大型铜雕立体雕塑艺术品,曲靖市城市名片之一。 设计者是成都美术学院,1982年建设安装在市中心的百货大楼中心区域,因为这个区域现在是曲靖市最繁华的市中心,有南宁东路、南宁西路、麒麟北路、麒麟南路、建设路等五个主要街道经过,为了城市公交安全,2009年,这组大型铜雕立体雕塑艺术品经过听证会确认迁出市中心,现在耸立在南城门广场西侧南门河旁边的休闲观景区内。 阿诗玛的故事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通过一首叙事长诗和一部电影《阿诗玛》,传遍中国和海外而脍炙人口。 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少数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描写了聪明漂亮的撒尼族姑娘阿诗玛,为逃避土司热布巴拉家的逼婚,同黑暗的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后,返回自由幸福的家乡。在途中遭遇撒尼土司热布巴拉家放水淹堵,溺水遇害后的阿诗玛,化为石林县石林风景区中的一尊石峰,可阿诗玛的声音却在石林中回荡。 据传说,阿诗玛的故乡在今曲靖一带,曲靖人民怀念她,特塑阿诗玛雕像以示纪念。雕像塑造的是阿诗玛和阿黑共同骑乘一神骏,腾空驾云向曲靖西边的石林方向飞驰而去,以示意撒尼族人的迁徙路线。 撒尼族人将阿诗玛塑造成最钟爱的艺术形像,奉为心中最美好的女神,把现在石林风景区内的一酷似人形的象形石尊奉为阿诗玛的化身来瞻仰。曲靖人民于1982年竖立的“阿诗玛”雕像,寄托着曲靖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情怀,且在曲靖人民心目中象征着新时期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 “阿诗玛”雕塑和人工石峰南北两侧上各书刻着“腾云峰”三个大字,峰顶和马腹部相接处有白云一朵,示意神骏载着阿诗玛和阿黑冲出黑暗的热布巴拉土司家的恶势力,向着自由和幸福的远方,腾空凌云飞奔的一瞬间。骏马背上的阿诗玛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她身后的阿黑侧身开弓搭箭,射向凶恶残暴的土司热布巴拉及其黑恶势力。 “阿诗玛”雕塑的艺术手法粗犷有力,形像生动,表现了一种力度强劲的强健形像。“阿诗玛”雕塑独具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又具备时代的审美价值。 其独特优美的造型艺术,令人驻足仰望欣赏,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回味无穷。八十年代,以撒尼人民心目中的这位美好女神——阿诗玛命名的卷烟香飘世界,更是名声大振。 1986年,“阿诗玛”雕塑在北京参加全国城市建设成就展览会展出。1987年3月,“阿诗玛”雕塑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全国首届雕塑评奖大会上,获二等奖和好作品奖,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到香港参加世界雕塑展览,随后又选送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展出。 7. 求赞美春城昆明的诗词赞美春城昆明的诗词有:昆明行记、大观楼长联、春城赋别、鸣凤山金殿行宫、郭沫若登大观楼。 1.昆明行记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2.大观楼长联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3.春城赋别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4.鸣凤山金殿行宫一半青山一半云,嵯峨金殿叩天门;冲冠一怒红颜老,满地山茶映夕曛。5.郭沫若登大观楼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扩展资料:昆明,云南省辖下地级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 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明。 8. 形容昆明的诗句有哪些1.《昆明行记 》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2.《大观楼长联 》 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 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 3.《春城赋别 》 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 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4.《鸣凤山金殿行宫 》 一半青山一半云,嵯峨金殿叩天门; 冲冠一怒红颜老,满地山茶映夕曛。 5.《大观楼长联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7.“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 8.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波沉西日红奫沦。 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 9.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 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10.动植飞沉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久获菰蒲利。 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 11.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愿推此惠及天下, 《大观楼长联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县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和赏析【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 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 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作者简介】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 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 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鉴赏】大观楼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