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距离比较近的诗句

1. 形容两人离得很近,但是心很远 的诗句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 城

【鉴赏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2. 形容距离近的词有哪些

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比肩并起——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近在咫尺——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近在眼前——形容距离很近,就像在眼前一样。

近在眉睫——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摩肩擦踵——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一墙之隔——形容距离很近

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一步之遥——形容距离很近,一步就能到达

眉睫之内——形容近在眼前。

一拳之隔——形容距离很近

3. 形容距离很近的词语有

一衣带水、触手可及、近在眉睫、近在咫尺、比肩而立

一、一衣带水

白话释义: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双方离得很近

朝代:近代

作者:李延寿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翻译:我为百姓父母;这可以限制一个衣带水而不去拯救他们呢

二、触手可及

白话释义: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

朝代:近代

作者:张祚浩

出处:《挥手之间》:“望着战士们持枪跃进的身影,这首词的思想和情绪就是触手可及的形象。”

三、近在眉睫

白话释义:睫:眼睫毛。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朝代:战国

作者:列子

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翻译:即使远在八方之外的;近在眼前的内;来干扰我的;我一定要知道的

四、近在咫尺

白话释义:形容距离很近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出处:·《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翻译:凛然威严的光芒;近在咫尺

五、比肩而立

白话释义: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朝代:战国时期

作者:不详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翻译:我听到的,千里有一人,这是并肩站着;百世而一个圣人,如果按踵而来

4. 形容两人离得很近,但是心很远 的诗句

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释义: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明月上高楼》。 释义: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3,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出自《庄子·秋水》。

释义: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乡曲之士(孤陋寡闻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见识的限制而不能理解。 形容两个人因为知识和境界相差太大,即使是面对面,也无法沟通。

4,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释义: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出自《飞鸟集》,作者 泰戈尔。

中文译本: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5. 形容“距离比较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1)比肩而立【bijianerli】【解释】:比肩:并肩。

抄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2)触手可及【chushoukeji】【解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3)近在眼前【jizaiyanqian】【解释】形容距离很近,就像在眼前一样。

(4)一衣带水【yiyidaishui】【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袭。

(5)近在眉睫【jizaimeijie】【解释】: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6)一箭之地【yijianzhidi】【解释】: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

比喻相距不远。 (7)一拳之隔【yiquanzhige】【解释】:形容距离很近。

(8)眉睫之内【meijiezhinei】【解释】:形容近在眼前。 (9)千里迢迢【qianlitiaotiao】【解释】:迢迢:遥远。

形容路途遥远。 (10)一步之zhidao遥【yibuzhiyao】【解释】:形容距离很近,一步就能到达。

6. 形容距离很近的四字词语

(1)比肩而立【bijianerli】【解释】: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2)触手可及【chushoukeji】【解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3)近在眼前【jizaiyanqian】【解释】形容距离很近,就像在眼前一样。

(4)一衣带水【yiyidaishui】【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5)近在眉睫【jizaimeijie】【解释】: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6)一箭之地【yijianzhidi】【解释】: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7)一拳之隔【yiquanzhige】【解释】:形容距离很近。

(8)眉睫之内【meijiezhinei】【解释】:形容近在眼前。

(9)一步之遥【yibuzhiyao】【解释】:形容距离很近,一步就能到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