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黄姚古镇美的诗句

1.关于黄姚古镇作文

广西贺州有一个千年古镇,叫黄姚。以山青、水秀、奇石、洞幽、树绿、竹美而闻名,人称“小桂林”,又被誉为中国四大古镇。

黄姚的山,千峰竞秀。一座座石山,如擎天巨柱,直逼云天,高峻雄伟;有的亭亭玉立,风姿妩媚,秀色迷人。

黄姚的山,形态奇特,岩崖峥嵘,陡峭嵯峨,奇甲天下。古镇被五座大山所环抱,曰“五马归槽”。

黄姚的山,葱林密布。树木或挺立于山巅,刚劲挺拔,雄风无比;或长于悬崖,傲然盘曲,凌空欲飞;或扎于岩缝,不屈不折,铁骨铮铮。

黄姚的山,无山不洞。洞中景物,多有稀奇古怪的钟乳石,色彩缤纷,千姿百态。

黄姚的水,秀丽迷人。源于龙冲,流经天然街和龙畔街的两条小溪,又因其注入了两个龙潭的水,叫龙溪。发源于苦竹冲,流经金屏寨,从禹门汇入姚江的小溪,因溪中有宝珠山而取名珠溪。而以桂江支注上游五指山为源头的小溪,流经皇竹、阳朔,跃下风过坡,奔向老街北面的松树峡,流过石跳桥,即叫姚江。传说古镇三水环绕,四水归源,五马归槽,实为风水宝地。姚江在中兴街水埠头到东门楼一带,河床狭长,随山而移,蜿蜒曲折,因其下游筑坝而成湖泊,水波不兴,水面如镜。溪河两岸,有千年古榕,合抱的油樟,珍稀树种龙鳞树,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或长于江畔,苍翠盘郁;或长于岩缝,蜡干虬枝,条条老藤,簇簇修竹,丛丛野花,依偎着溪畔河岸,格外绚丽,恰似一个个巨型盘景扑入游人的眼帘。景随物移,目不暇接,似在山水画廊中。

游览黄姚山水,文明阁是不能不去的。文明阁座落于古镇东南面的天马山上,为黄姚名胜之首,天马山也因其而独秀于群山秀水。文明阁建于明朝末年,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山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树成林,绿树成荫,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题诗、楹联、石刻众多,四季游客如织。文明阁是桂东道教名山,建成后,道士在此打醮,诉求风调雨顺,人间太平,一年一小醮,五年一大醮。打醮时日,信徒们从四乡六寨扶老携幼,蜂拥而来,山上山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游人说黄姚山水“甲桂林”“甲阳朔”。这是“放大”了的赞誉。依我说,黄姚山水以其未经刻意雕塑的深沉、朴实、野趣而使桂林阳朔山水稍有逊色,其小桥、流水的景致,虽比不上周庄、鲁镇人文景观的厚重,但其所特有的山傍水、水伴山的悠悠神韵,以其千年民居古宅、千年石板街形成的“九宫八卦”迷宫被众多中外游客视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2.征文介绍美丽的黄姚古镇作文400字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

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古木参天,溶洞幽深,清溪环绕。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至今仍无丝毫松动,路面平滑如镜。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青砖黛瓦的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著名的有文明客、宝珠观、兴宁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祠、见龙祠、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贤哲留下的楹联、匾额、碑刻等。

香港无线电视台以古镇为外景拍摄的《酒是故乡淳》播出后,古镇以其迷人的风采,强烈地拨动了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5333665海外游子的心弦,其绮丽的风光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热情好客的黄姚人更让你有一种回家的亲情感受。

朋友,你是否有“欲览其境”的念头呢!

3.关于黄姚景物的名称

黄姚镇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该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镇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古镇内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全镇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古镇没有设关卡收费,基本上是旅游团的人被旅游车拉到古镇的广场入口集体买门票,自助的驴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626139可以从很多路口自由出入古镇。古镇中的几处景点,如带龙桥、。古镇中还有很多小景都不错,是摄影的好去处。古镇旁边沿河而行一直到文明阁,一路田园,风光不错。在古镇紧挨着的那座山上(插了红旗),可以看到整个黄姚镇的全景,当地的孩子都是义务的向导,可跟他们去爬山。文明阁 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小庙,当地村民拜神的地方,到了文明阁继续往上爬,有一个平台,是当地人求雨用的,爬上去可以看到小河和田园农庄。

文明阁——宝珠观——兴宇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

黄姚古镇成人票:100元;学生、身高1.2(不含)-1.4米儿童及60岁(包括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对折; 身高1.2(含)米以下小孩免票。

4.描绘古镇的诗词

《龙门镇》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

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

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

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富池镇上感怀》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荒村风物几嗟吁,鬼笑陈人旅更孤。

鸦黠待船抛食饱,骨灵撑岸蚀泥枯。

酸肠百结攒年里,古镇三叉截路隅。

平漠展残斜日赤,有书无雁过西湖。

5.谁有描写乌镇美的句子,是句子

我的感觉也许强烈

乌镇,美,觉得她的美高于周庄,高于同里

黑色的屋面,狭窄曲折的崎岖的石板路

和周庄同里相比

乌镇多了很多江南朴实的小镇的气息,很贴切,很自然

镇,安静的那种

屋,黑色的那种

桥,小小的那种

水,细细的那种

路,青苔的那种

人,秀气的那种

木,雕刻的那种

给人觉得乌镇的一切一切都是很小,很娇小

向往,朴实的乌镇,安静的,潮湿有青苔的路

6.黄姚古镇的楹联匾是什么

广西黄姚古镇楹联赏读 从桂林游阳朔出来,就直奔名扬天下梦境般的家园—黄姚古镇。

她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地处漓江下游,距桂林200公里。古镇方圆3.6平方公里,奇峰耸立,古木参天,溶洞水深,清溪环绕,景物古朴为典型喀斯特地貌。

素有山水岩洞多;亭阁楼台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黄姚现存历代诗人赞美黄姚的诗篇186首,楹联197副,牌匾50多块,其中有光绪皇帝亲赐的满汉文对照的圣旨牌匾,有被《中华名匾》一书收藏的“且坐契茶”名匾。

古镇内还有明清时的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镇内留有韩愈、刘宗标的墨迹,其中亭阁式的古戏台为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古戏台。那小桥流水,那诗赋楹联,那书画牌匾,充满着文采风流的书香气息,同时也折射了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的良好习俗。

黄姚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遗训。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11名举人。

整座古镇,就是一部完整的桂东居民文化史。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虽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石板街路面铺接技术精湛,笔直平坦,天衣无缝,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建筑各异有退有进。慢步在光滑发亮的青石板街上,出入于古韵犹存的院落,望着斑驳脱落的墙面,抚摸着风雨磨蚀的石臼,想象着明清时这里的繁荣昌盛,令人感到历史沧桑的久远和文化积沉的深厚,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觉。

有广西目前保存最完好、造型最美、规模最大的明代古戏台,老街都是黑石板镶嵌,绕镇的一湾清溪和别致的石拱桥,石墩桥。随处可见奇形怪状的古榕树。

更让人觉得自然的全镇清一色寻常的旧民居,绝无新旧杂陈的不和谐,就连抗战时期因躲避战乱而寄居黄姚的何香凝,高士奇,欧阳予倩,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里也仍住着寻常人家。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

古镇东门楼是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之一,门栏上的对联笔调清洁则更气势雄浑。外联是:“川达三江直绕遇珠海姚海雄吞西城;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

此联描绘了黄姚古镇的地理优势和门楼的雄伟气势。内联为:“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

此联描述的古镇风清月明,山清水秀,雾锁烟迷,犹如人间仙境。古戏台静守着古镇大门,其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代。

戏台的匾额颇有意趣——“可以兴”。据说,清朝乾隆年间当地居民准备集资对古戏台进行一次重修,事前征求黄姚古镇最有名望的举人林作楫意见,他随口而出“可以兴”。

古戏台修建完成后,镇上群众请他撰写一块匾额,他随手就写下“可以兴”三个字。“可以兴”这三个字出自:孔子的《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林作楫用笔寓意着一是古戏台可以兴修,二是黄姚歌舞升平,兴旺繁华。两边的楹联也令人叫绝:“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

联文有情有景,声情并茂。 岭南明清时期建筑的古镇自然朴实,别具乡土特色、地域风格的诗联文化堪称黄姚一绝。

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这幅兴宁庙联是一位清朝举人对黄姚古镇高度的精辟描述。其实,古镇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镇上的每一处建筑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幅楹联牌匾都有一套哲理。其中有的展现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体现黄姚渊源历史的发展,多数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黄姚古镇的名联很多,小到不过三尺见方的字纸炉也制联装点,有的还分内联、外联、左联和右联。在形式上,鹤顶、束履格并有,长短各得其所,做到切景、切情、切时、切事,切题精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因楹联较多,本篇仅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联,与各位楹友共赏。“亦孔之固”门联:“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馀青。”

落墨不多,联语洒脱,寓教于乐。古镇的楼阁是教书育人之地,也是人们休闲憩息的场所。

这些楼阁的对联悠闲自在,富有寓意,。文明阁第一道山门上书写着“文明首第”四个墨然大字,两旁对联为“道德隆千古;文明推首第”。

第二道山门外联写着:“春入水愈响;秋高山更清”,横批为“有声门”。此联描写天马山、文明阁春秋两幅画卷。

春天,春水泛起,昔日蜿蜓轻柔的河水变得欢畅奔腾,波涛阵阵,秦响美妙的万簌之声;秋天,秋高气爽,天蓝地远,更显山的苍翠清晰。真是一幅山水美景。

其内联则也很富哲理,寓意深刻:“星临平野阔;山似洛阳多。”此联写在“有声门”之后,游人瞻拜了真武帝、关圣公两位文武圣人之后,回首观读此联,顿生感悟。

近安门联:“树上有花千眼近;乡中无鬼万民安”让人为之一振。豁然亭联:“有风花气犹迷楹;无雨岚光尚滴衣”触景生情,联风潇洒。

三星楼联:“傍社葱茏千树合;临楼咫尺一桥横”联意古香,言之有物。古戏台前有对联:“闻其声乐则生矣不防既竭耳力;观其色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