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程字的诗句徐铉 《北使还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程途虽喜关河尽,时节犹惊骨肉遥。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 许彬 《送新罗客归》 风土难知教,程途自致贫。 储光羲 《望幸亭》 君王敷惠政,程作贵从时。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程侯新出守,好日发行军。 朱庆馀 《送人下第归》 岸阔湖波溢,程遥楚岫微。 朱庆馀 《塞下感怀》 程涂过万里,身事尚孤寒。 朱庆馀 《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 程涂半是依船上,请谒多愁值雨中。 窦常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岁经秋后役,程在洛中遥。 李瀚2 《蒙求》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2.带有"宜"和"程"的诗词有哪些1、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李隆基 3、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元好问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 5、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经》 6、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司马迁 7、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屈原 8、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王安石 9、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 10、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杜甫 1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 12、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聂胜琼 13、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 14、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陈琳 15、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 3.与柳有关的古诗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2003 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 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 我向秦。” ( “ 杨花 ” 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 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 “ 折柳送别 ” 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 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 “ 柳丝 ” 、“ 柳枝 ” 、“ 柳阴 ” 、“ 柳色 ” 、“ 烟柳 ”“ 柳绵 ” (又可说成是 “ 柳 花 ” 、“ 杨花 ” 、“ 柳絮 ” )、“ 杨柳 ” 、“ 折杨柳 ” 、“ 杨柳春 ” 、“ 杨柳依依 ” 等等。 “ 折柳 ” 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 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 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 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 一个多月。 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 天》,寄给李之问。 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 李夫 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 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 《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二、“ 折柳 ” 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 柳 ” 谐 “ 留 ” 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这种 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 不是一个 “ 谐音 ” 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 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 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 “ 随地可活 ” ,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 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 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 “ 折柳送别 ” 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 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 “ 杨柳依依 ” 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 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 疑的,古人作诗讲究 “ 无一字无来处 ” ,当然来自经典。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 “ 客舍依依杨柳春 ” 改为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为不妥。总之,“ 折柳送别 ” 应该有 “ 谐音感怀 ” 、“ 哲理启迪 ” 、“ 文化传承 ” 这样三个缘由。 三、“ 折柳 ” 之乐曲 “ 折柳送别 ” 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 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 有一首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 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塞下曲》:“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 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 “ 闻折柳 ” ,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 诗《送阮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反复重叠歌唱,所以 称为《阳关三叠》。 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 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离别之意。刘禹锡就 有《杨柳枝词》九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 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据学者王先谦解释,“ 杨柳 ” 是柳的一种,垂杨即垂柳。 如李商隐 《隋宫》:“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句中的 “ 垂杨 ” 指的就是隋堤柳。 (在古 诗词中,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如白居易《赠卢子蒙》:“ 闻 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 。 聊备一说。)。 4.与江河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 《读史六首》苏辙 宋代 江河浪如屋,要须沧海容。可怜狄仁杰,犹复负娄公。 2. 《歌》元寂 唐代 酒秃酒秃,何荣何辱。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3. 《驻马坡》叶辉 宋代 将军气势溢江河,跃马曾来驻此坡。坡下石头城最险,屯兵正自不消多。 4. 《一线泉》叶茵 宋代 银潢万丈下嵯峨,想是天孙挂玉梭。休道此泉丝样小,涓涓将见作江河。 5. 《舣舟龙游》赵蕃 宋代 縠波亭下一维舟,小对秋风梳白头。欲赋新诗欠时体,江河万古叹风流。 6. 《赠韩翃》牟融 唐代 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不辞今日醉,便有故人情。细雨孤鸿远,西风一棹轻。暂时分手去,应不负诗盟。 7. 《李倅生辰三首》陈棣 宋代 文章浩浩若江河,锦橐嘲吟得句多。政恐丝纶须大手,竚看三俊在銮坡。 8. 《过方舟墓下》度正 宋代 突兀方舟天下豪,文如神禹决江河。挽开岷峡归伊洛,一点光明万丈高。 9. 《草堂》程敦厚 宋代 地控三州界,池开十丈莲。桑麻无杜曲,松菊有斜川。别浦归帆远,他山晚照妍。江河春水阔,幽兴白鸥前。 10. 《次韵谢王君》方回 宋代 妙年富才藻,亹亹迫渊云。逸势波澜阔,神功混沌分。百为争细故,一笑付微醺。天地江河在,终垂万古文。 5.和陪伴有关的句子1、深夜没有你的时候,我把你想成枕头;白天没有你的时候,我把你想成日头;有一天真的没有你的时候,我,只剩骷髅。 2、如果你需要我爱你亿万年,我回陪你到天荒地老!对不起,我爱你! 3、你是树儿,我是滕,我会缠着你一辈子。我会陪你坐着摇椅慢慢变老! 4、注意身体!知道吗?我最不希望的就是看到你生病!真的! 5、列车在铁轨上无声滑行,白雪枕着梦想在旷野上睡,你的脸在我身后飞快的追;阳光明媚,幻想伴着槐花下坠,你的动人嘴唇像玫瑰在夜晚悄悄对我流露芳菲! 6、神看见人渴,于是创造了水;神看见人饿,于是创造了米;神看见你没有牵手的伴侣,于是就创造了我们的相遇 7、想你已成为习惯,爱你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8、一见钟情爱上你,二话不说抱住你,三天两头来找你,四下无人亲亲你,五天之内娶到你,六十年内不分离! 9、现在每天醒来睁开眼见到的是墙上那似阳光般的笑靥,好想哪天醒来时,第一眼所触及的是真正的那似花般甜甜的睡容…… 10、在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顺着风的方向,想象你的模样,问风:是否一样?在月如碧玉的晚上,我追逐着月亮的芳踪,揣摸着你的心思,问月:是否和我一样? 11、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离去,消失在人海;后来,我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失去,就不在…叫我怎么忍心失去你呢? 12、宁愿笑得没心没肺,也不要哭得撕心裂肺。 13、你不要偷偷摸摸躲躲藏藏慌慌张张了,快点投案自首!我会向月老求情的,你必须明白,爱上我不是罪过,快点向我示爱吧。 14、你像一股温暖的春风,激起了我心海里爱的波澜;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彩,缚获住我多情的视线。 15、如果有来世,我愿意做你的瞳孔,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把你最深情的注视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