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恐"字的诗句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宋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唐 · 孟郊《游子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唐 · 李白《夜宿山寺》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 唐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 唐 · 杜甫《蒹葭》 只缘恐惧转须亲 —— 唐 · 杜甫《又呈吴郎》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唐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古诗:《海棠》中“恐”字的妙处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3.诗句长恐节气至中恐字如何理解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长歌行》。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这两句表达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感叹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和无可奈何。 4.诗句常恐秋节至中的恐字如何理解“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这两句表达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感叹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和无可奈何。 5.查带有“凶“字的古诗词1、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蒿里行》) 2、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3、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别州民》) 4、凶徒马上暗吞声,女伴闺中潜生喜。(《秦妇吟》) 5、争耐不平千古事,须期一绝荡凶顽。(《七言》) 6、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感兴二首》) 7、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 8、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豫章行》) 9、由来祸福皆人召,此地无辜唤作凶。(《绝地》) 10、没兴遭逢著,前凶后不及。(《颂古三首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