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雁飞的诗句

1.关于雁的诗句大全

关于雁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雁在云鱼在水。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举头忽见衡阳雁。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关于雁的诗句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蜀中九日》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钱起《归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王恭《春雁》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谢榛《渡黄河》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关于雁的诗句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崔涂《孤雁》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归雁》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王恭《春雁》 雁背夕阳红欲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崔涂《孤雁》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雨暗残灯棋。

2.有关于大雁的诗句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3.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

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4.描写大雁的诗句

8. 大雁歌十首

(十咏图)

雁,

可曾梦见你同伴?

深夜中,

遥闻你长叹。

雁,

声似心灵在呼唤。

乍闻时,

肝肠为你断。

雁,

昔日雄姿皆不见。

人烟处,

从此莫留恋。

雁,

奈何带走我思念?

留下了:

柔情千百万。

雁,

今朝又到小客栈。

寻故里,

行人驻足看。

雁,

带给诗人新祝愿。

自在飞,

诗人共企盼。

雁,

比翼依旧成一线。

寒风急,

阵容不曾乱。

雁,

生性高洁最浪漫。

白云间,

惹得嫦娥赞。

雁,

奋飞千年不厌倦。

为苍生,

驱尽苦与难。

雁,

胸怀万里在霄汉。

有了你,

天地更灿烂。

5.有哪些描写大雁的诗句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6.有关大雁的诗句有出处有作者有雁字,有作者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

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

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

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

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

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7.有关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8.大雁的诗句 谢谢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