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红薯”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红薯”的诗句有 1.《和陶劝农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惊踪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2.《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总名曰疏。 品题有圃,树艺有书。 衡纵町畦,周绕屋庐。 缭以樊垣,经父沟渠。 晨出抱瓮,夕归荷锄。 有蔓必薅,有蝗必驱。 风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鸡桑鹅,箨龙棕鱼。 马齿鹿角,鼠尾虎须。 薯蓣蔓菁,杜蘅蘼芜。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行历茶冈到药园,却从钓濑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萧散,不雨不晴天晏温。 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参差灯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门。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 6.《秋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 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7.《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9.《采药》 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10.《和张簿韵》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数。 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 行行望远峰,山村犹几许。 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树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满山川,微烟澹村坞。 经过竹篱侧,倦极欣一语。 三钟应昔志,一室固堪处。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为主。 野尽尽茅茨,山田多瘠卤。 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 2.有关中医的诗句《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 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 后人无复见青囊! 3.给我有关农谚的句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4.有关薯的词和成语薯芋类蔬菜, shǔ yù lèi shū cài 具有可供食用的肥大多肉的块根、块茎的一类蔬菜。 如马铃薯、甘薯(番薯、山芋)、芋、山药、菊芋、生姜等。其产品器官(块根、块茎)位于地下。 食用部位多含淀粉,可作蔬菜、杂粮、饲料等,还可作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原料。均用产品器官繁殖。 薯蓣, shǔ yù 又叫山药。一种多年生蔓草植物(Dioscorea opposita),叶心脏形,对生,具地下块根,可供食用薯良: 白薯莨: 白薯莨,是一种中药 读音:Bái Shǔ Lànɡ 【别名】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的块茎。 白线薯: 白线薯,是一种中药 读音:Bái Xiàn Shǔ 简介: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洋番薯: 洋番薯yáng fān shǔ 解释 洋番薯,又称洋芋 洋芋的功效介绍: 洋芋 (《湖南药物志》) 异名:阳芋、山药蛋(《植物名实图考》),洋番薯(《中国蔬菜栽培学》),土豆(《辞海)1963版),山洋芋(《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大薯: 大薯 dà shǔ 缠绕藤本;块茎野生的多为圆柱形或棒状,栽培的形状变化较大,掌状、棒状或圆锥形,表面棕色或黑色,断面白色、黄色或紫色。茎基部四棱形,有翅;叶腋内常生有形状大小不一的零余子;单叶互生,中部以上叶对生,叶卵状心形至心状矩薯蓣: 又叫山药。 一种多年生蔓草植物(Dioscorea opposita),叶心脏形,对生。薯药: 即薯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畏薯药》:“ 李辅国 大畏薯药,或人因以示之,必眼中火出,毛发皆沥血,因致大病。” 薯莨绸: 即拷绸。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薯莨绸》:“ 越 中夏月,多服敲皮袴。初惟市人著之,近日风行,渐及闺阁矣。 名曰薯莨绸,有紫、缁二色。”参见“ 拷绸 ”。 薯莨: 植物名。多年生缠绕藤本,地下具块茎,外紫黑色,内为棕红色,煮汁染丝绢为薯莨绸,也称拷绸。 也可染棉、麻织物和鱼网、渔衣等,使利水耐用。蕃薯: 即甘薯。 蕃,通“ 番 ”。 清 周亮工 《闽小记·蕃薯》:“ 万历 中 闽 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 番薯: 〈方〉∶甘薯凉薯: 〈方〉∶豆薯树薯: 木薯的别称豆薯: 又称凉薯、沙葛。一年生蔓性草本。 我国南部和西南各地普遍栽培。块根肉白色,味甜多汁,可代水果,亦用作蔬菜、饲料及制淀粉。 茎、叶、种子有毒,可作杀虫剂。红薯: 甘薯的通称甘薯: (1) [sweet potato](2) 一种热带藤本植物,牵牛属,地下块茎肥厚,含丰富淀粉,叶各种形状,花淡紫色,原。 (3) 这种植物的块根——俗称“番薯”、“地瓜”、木薯: 木薯属几种植物的任何一种,尤指其中的一种,根状茎肉质,产生一种有营养。马铃薯: (1) [potato](2) 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叶为羽状复叶,花白色、黄色、蓝色或紫色,浆果紫色,原产于。 (3) 此植物的块茎。 5.中医中有哪些诗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玉米能防硬化症,玉米能降血压高; 荞麦降糖又降压,荞麦能防血脂高; 小米除湿能安眠,燕麦通便降脂好; 大麦消食疗腹胀,豌豆止痢疗效好; 豆类防癌有疗效,绿豆解毒疗效高; 豇豆补肾又健胃,蚕豆调和脏腑好; 百合利便调腹胀,玫瑰利肺肝胆好; 山药益肾延年寿,枸杞滋阴益肾好; 解毒壮骨蒲公英,胸腹胀痛桔梗好; 黄花通结利肠胃,清热利脏蕨菜好; 木耳抗癌素中荤,常食木耳血粘少; 胡椒祛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胃炎,辣椒祛寒焦虑少; 蜂蜜润肺益年寿,蘑菇控制癌细胞; 花生能降胆固醇,香菇存酶肿瘤消; 苦瓜消暑能清火,南瓜苦瓜防糖尿; 薯类可防糖尿病,得了糖尿薯减少; 生菜壮骨通经脉,手脚麻木油菜好; 散瘀生肌食莲藕,莲藕除烦解酒妙; 茼蒿安心养脾胃,竹笋清热消痰好; 胡萝养眼增免疫,常食胡萝感冒少; 紫茄祛风通脉络,黄瓜减肥效果好; 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韭菜补肾暖膝腰; 番茄补血助容颜,番茄熟吃防癌好; 消食下气大头菜,疏通血脉菠菜好; 解毒利尿空心菜,咽炎甲肿紫菜好; 冬瓜消肿又利尿,苋菜补气通九窍; 芋头宽肠养肌肤,菜花常吃肿瘤少; 海菜含碘消瘀结,绿茶益寿肿瘤消; 止渴除烦吃甜瓜,西瓜利尿效果好; 养颜润肺吃鲜桃,风及劳瘦蚕蛹好; 肾虚无力吃栗子,苹果消食营养高; 香蕉通便解胃水,柑桔消食化痰好; 生津安神数乌梅,荔枝提神又健脑; 生梨食后能化痰,润肺乌发食核桃; 抑制癌菌猕猴桃,补气养脾吃红枣; 山楂消食健脾胃,葡萄悦色防衰老; 樱桃益脾又养颜,鸽肉食后疮疥消; 擒蛋益智要记牢,鹅肉滋润五脏好; 兔肉补中又健脾,狗肉养肾暖膝腰; 养精益气食螃蟹,面部浮肿螃蟹好; 海参补气利脏腹,补中益血鳝鱼好; 跌打损伤甲鱼血,补中益气甲鱼好; 鱼虾猪蹄补乳汁,猪牛羊肝名目好; 牛肉补中养脾胃,补中益气羊肉好; 牛奶补钙长身高,饭前喝汤减肥好; 盐醋防毒能消炎,红葡萄酒抗衰老; 早晨咸汤赛参汤,晚上咸汤赛砒霜; 早晨食姜温肠胃,晚上食姜赛刀枪; 吃饭不超八分饱,一切药物比不了; 一日可以不吃肉,豆制品类不可少; 主食副食调配好,粗粮六份细粮四; 副食六份主食四,植物六份动物四; 饮食文化讲科学,缺啥补啥营养高; 饮食主要二十反,注意调配要记好; 柿子反白酒中毒,柿子反红薯结石; 柿子反蟹子中毒,栗子反牛肉呕吐; 蜂蜜反豆腐耳聋,蜂蜜反洋葱伤眼; 萝卜反水果甲肿,萝卜反木耳皮炎; 芹菜反鸡肉伤元,芹菜反兔肉伤发; 香蕉反芋头腹胀,香蕉反白薯面斑; 西瓜反羊肉伤元,对虾反维 c砷毒; 花生反黄瓜伤身,苋菜反甲鱼中毒; 鸡蛋反鹅肉损脾,鲤鱼反甘草有害; 菱角反猪肉肝疼,狗肉反红豆伤身。 6.上面艹下面左日右暑的字念什么那行者观看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 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笋薯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 窝蕖童蒿苦珣,葫芦茄子须栽。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 你问的是“薯”字吧? 薯[shǔ] 解释: 1、薯类作物的统称 [potato;yam] 薯藇,署预也。——《广雅》。王念孙曰:“今之山药也。根大,故谓之薯藇 景山,其上多薯藇。——《北山经》。薯与藇同。 2、一种草本植物的块茎,这种植物的膨大地下茎,富含淀粉可食。如:白薯;大薯;薯芋(薯蓣);薯粮(以薯为粮) 7.求大师翻译古诗:上卢少卿觅千文【原诗】 上卢少卿觅千文 唐代 贯休 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 堪为圣君玺,堪为圣君案。 草木润不凋,烟霞覆不散。 野人到山下,仰视星辰畔。 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 【译文】 荆山埋藏有美玉,含有天地精华,灿烂无比。 可以作圣明皇帝的玉玺,可以作圣明皇帝的几案。 草木因有美玉的润泽而常年不凋谢,烟霞因有美玉覆盖而常年不消散。 农人来到荆山下,仰视日月星辰边。 倘若像栗子一样,就可以保佑人上九重天。 【注释】 1、荆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孔传:“荆山在荆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2、炳烂:灿烂。晋葛洪《抱朴子·畅玄》:“鲜华艳采,彧丽炳烂。”前蜀贯休《循吏曲上王使君》诗:“需宿需宿,炳烂光合。” 3、野人: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左传·定公十四年》:“大子蒯聩献 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仪礼·丧服》:“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贾公彦疏引《论语》郑玄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为野人。”后泛指村野之人;农夫。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牛次原》:“几树垂杨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4、栗子。栗子除去外壳而肉色黄,故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齑》:“蒜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前蜀贯休《上卢少卿觅千文》诗:“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倘或如栗黄,保之上霄汉。”《宋史·礼志十一》:“元丰元年,宗正寺奏:‘据太常寺报,选日荐新兔、薯藇、栗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蟹白栗黄。”5、霄汉:云霄和天河。亦借指天空。《后汉书·仲长统传》:“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宋张孝祥《踏莎行》词:“趁此秋风,乘槎霄汉。”元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曲:“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萧三《张家口赞》诗:“塞上歌声冲霄汉,蒙汉回民齐起舞。” 8.关于慈孝的古文,最好的文言文的《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