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不懂人情世故”的句子有哪些1、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2、她不懂人情世故;她丝毫不懂世态炎凉。 3、在我看来,彼得还不懂人情世故. 4、他觉得人们看不起他不懂人情世故. 5、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还不懂长大的过程其实伴随着放下,终有一天他亦会在时光中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若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6、唐天宇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反而精于此道,要不然他也活不到现在。 7、可是,这个晏婴却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他竟然将家中的仅有的残肴剩饭和那位使者“分而食之”,由于食物太少,主客都没有吃饱。 8、张宇初就算再不懂人情世故,也知道女孩子的闺房,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陌生人就能够住进去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于女子来说还有什么是比名节更加重要的。 9、不过吴振杰并非什么不懂人情世故之人,之前曾经向德皇要了一个师的德军部队,虽说这是德皇犒劳远征军的,但在那场战斗当中,那个德军师也是出了一定的力气的。 10、这样不懂人情世故、不会感恩报德的人,领导咋喜欢?其三,不该“向领导拍桌子”。 11、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够再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家教育的过错,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玻如果说家里溺爱太过,常常使人懦弱无能,应该竭力避免,那主要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5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德行的缘故。 12、想我杨某人在政府办兢兢业业十几年,不说有功劳也有苦劳,到现在连个科长都没混到,看来是我不懂人情世故不辨是非分明了。 13、我对于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请多加指教。 14、那个呆子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15、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这点人情世故还不知道。 2.与形容知识丰富的【学识渊博】对应的,形容一个人精通人情事故的成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解释】为人处世的道理。 【出处】宋·文天祥《送僧了敬序》:“姑与之委曲于人情世故之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可惜你满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来形容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关系。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正音】世;不能读作“sì”。 【辨形】世;不能写作“事”。 【近义词】人情冷暖、人之常情 【反义词】世态炎凉 【辨析】~和“人之常情”都可指人们一般的心情。但~还有“世故”;即处世经验的意思;而“人之常情”无此意。 【例句】 (1)他也不算小了;一点~都不懂。 (2)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 3.有哪些描写人情翻覆,人心险恶的诗句描写人情翻覆,人心险恶的诗句的诗只有两首如下:1、唐·王维《酌酒与裴迪》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翻译:斟酒给你请你**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 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赏析: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 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 2、《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翻译: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赏析:竹枝词原是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是唐代刘禹锡把这种民歌变成了文人的一种诗体。刘禹锡在竹枝词的第六首中,曾用“石”比人心,说“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批评人心善变;这一首又用“水”比“人心”,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批评人心的险恶。 4.形容一个人很世故的成语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见光,包罗万象。” 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出处:宋·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老奸巨滑:奸:奸诈;滑:狡猾。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这个~的家伙,用普通的办法是拿不下来的。 5.形容人沉迷于人情世故的成语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歌馆》:“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沉迷不悟 形容不知觉悟。 沉湎酒色 沉湎:沉迷。 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出处:《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沉湎淫逸 沉湎:沉迷。 沉溺于酒和安逸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纵欲放荡。 出处:宋·杨万里《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太康败于甘酒,桀败于酒池,厉王败于荒酒,幽王败于沉湎淫逸。” 痴心妄想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出处: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花天酒地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 花,指妓女。 出处:清·郭麐《摸鱼儿》词:“一篷儿,花天酒地,消磨风月如许。” 酒地花天 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 酒色之徒 指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狂嫖滥赌 指沉溺于嫖妓赌博。 出处:《恨悔》第一回:“跑到上海,狂嫖滥赌抽大烟,生病死去。” 乐而忘返 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 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恋酒迷花 恋:沉迷;迷:痴迷;花:娼妓,歌女。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知它是争名夺利?知它是恋酒迷花?使奴无情无绪。” 恋酒贪花 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同“恋酒迷花”。 买笑寻欢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同“买笑追欢”。 买笑迎欢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同“买笑追欢”。 出处:《水浒传》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见尊颜,非图买笑迎欢,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 买笑追欢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迷金醉纸 犹言纸醉金迷。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眠花醉柳 比喻狎妓。 同“眠花宿柳”。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贿荐》:“终日眠花醉柳,喝五呼幺。” 攀花问柳 比喻狎妓。同“攀花折柳”。 如醉初醒 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如醉方醒 方:刚才。 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声色狗马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 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 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寻花觅柳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垧,问柳寻花到野处。” 英雄气短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倘若有冒功等事,岂不使英雄气短,谁肯替国家出力!” 纸醉金迷 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出处: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众醉独醒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追欢买笑 追求欢乐。多指狎妓饮酒之类。 出处:宋·柳永《传花枝》词:“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 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出处:《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醉舞狂歌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出处:宋·范成大《玉楼春》词:“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