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有哪些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2.形容形势紧张的词语有哪些形势逼人 【解释】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出处】“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不热不可。”谢觉哉《冷和热》 迫在眉睫 【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 火烧眉毛 【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急如星火 【解释】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描写局势诡秘的诗句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石壕吏》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9、《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从军行》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形容紧张的诗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3:人间何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8: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9: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难过销魂误. 1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1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18: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19: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20: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5.使至塞上中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