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昕字的诗句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 出自:《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端门肆眚,昕庭称贺,俱将景福万寿、祝双亲。 出自:《六州》 年代:宋 作者: 崔敦诗 昕散云寥,点破清虚上九霄。 出自:《减字木兰花》 年代:元 作者: 侯善渊 严驾伫霞昕,浥露逗光晓。 出自:《藉田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 萧衍 昕色方群进,胪音忽四传。 出自:《群玉殿赐宴》 年代:宋 作者: 蔡襄 仅存一鉴今亡矣,想见昕朝亦叹嗟。 出自:《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 暮返宜修夕,晨趋每辨昕。 出自:《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 昕朝避黄屋,露祷动苍穹。 出自:《喜雨五首》 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微生听昕鼓,愿齿夏弦游。 出自:《诏重修太学诗》 年代:宋 作者: 欧阳修 2.含有鸣字的诗句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去来》 3.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绩《入若耶溪》 4.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5. 独吟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读音: [míng ] 2、基本释义: 1.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3、详细释义: 〈动〉 6.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7. 同本义 4、组词: 鸣叫 轰鸣 鸣谢 鸣笛 哀鸣 共鸣 鸣镝 雷鸣 鸣鞭 争鸣鸣啭 啸鸣 悲鸣 耳鸣 3.有关蛙鸣的诗句蛙鸣!? 翻卷得益 我目光徜徉的诗行中,响起一阵蛙鸣 哦! 是在哪条溪的,哪块石间 是哪只青蛙,哪一次的鸣唱 鼓了诗人的耳膜 催发了他的诗兴 我的眼里 读进一声蛙鸣 蛙鸣 听来,我是心悸的 悸,是害怕吗 不对,我把悸当作一次美丽跳动 蛙鸣 已经是很久不能听 说白了 童年才有蛙鸣 童年简直就是蛙鸣 我努力地想着 残存于我记忆中的蛙鸣 最初的一声 是在荷塘? 在青草间? 在落叶旁? 是的,是在荷盘,来自那一只青青 你可以谈论蛙鸣 你可以回想蛙鸣 你可以揉进诗里一声蛙鸣 但都不如你亲自去听一听 尤为在黄昏后乡间的夏夜 听来 会使你年轻。 我读着诗中的蛙鸣 心里便是悸, 此时,于那童年的声响 已隔了若干年。 。 4.带昕字的古诗词严驾伫霞昕。——南北朝 萧衍 《藉田诗》 初昕逸翮举。—— 南北朝 谢朓 《阻雪连句遥赠和》 扶桑色昕昕。——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金霞昕昕渐东上。——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微生听昕鼓。——宋 欧阳修 《诏重修太学诗》 眼看残月待朝昕。——宋 黄登 《万峰庵》 昕朝避黄屋。——宋 刘克庄 《喜雨五首》 想见昕朝亦叹嗟。——宋 刘克庄 《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 晨趋每辨昕。——宋 刘克庄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挚材阉啦压昕。——宋 王禹偁 《仲咸借多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 5.有关鸣字的诗句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去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绩《入若耶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唐·李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短歌行》 魏晋·曹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唐·王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白居易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离骚》 先秦·屈原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离骚》 先秦·屈原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离骚》 先秦·屈原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白居易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佚名。 6.关于蝉鸣的诗句有哪些1、《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原文: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2、《塞上曲》 唐-王昌龄 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知了在枯秃寂寥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且冷清。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的寒冷,关内关外尽是枯黄趴地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英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自鸣不凡地把紫色的骏马夸耀。 3、《四时读书乐》 元-翁森 原文: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4、《闻蝉》 宋-游九言 原文: 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 译文:慢慢地山边都变暗了,老园子的门半开着。老树上的蝉声开始鸣叫,树林外的太阳开始下落。 5、《蝉》 唐-虞世南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