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清净的诗句《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形容心情平静的诗句。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8、一片寒叶,伴着秋风落入水池,泛起点点涟漪,归于平静。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12、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1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5、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1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2.表达清净的诗句有哪些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2.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唐代:王建《雨过山村》 释义: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释义: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4.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释义: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5.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释义: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6.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魏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 释义: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魏晋:陶渊明 《饮酒》 释义: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8.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魏晋:陶渊明 《饮酒》 释义: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9.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魏晋:陶渊明 《饮酒》 释义: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喧闹。 10. 只将清静为真乐,合住春秋岁八千。——宋代:崔敦礼《鹧鸪天》 8,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矶 ——《新凉》 12,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陈与义——《村景》 3.形容“清净”的诗句有哪些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 《饮酒》 释义: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喧闹。 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3.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归园田居》 释义: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释义: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5.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饮酒》 释义: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释义: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4.描写寺庙安静的句子1、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2、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3、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5、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5.描写清静的诗句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晓发 赵嘏 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 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 星残萤共映,叶落鸟惊飞。 去去渡南渚,树深人出稀。 山下宿 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望中有怀 朱长文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 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6.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 3、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5、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诗》 魏晋:陶渊明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紫英-明光》 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1、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红楼梦》 扩展资料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看破红尘 7.描写僧人的诗句1,《题鹤林寺僧舍》唐代 李涉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抄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听蜀僧濬弹琴》唐代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译文:蜀僧怀抱着2113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3,《别山僧》唐代5261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译文: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4102泾溪。 4,《送僧南归》宋代 简长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译文: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5,《饭覆釜山僧》唐代 王维 晚知清净1653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译文:晚上知道了清净的佛理,白天便远离人群。等着远方覆釜山的僧人,预先打扫自己的房子。 8.形容佛法的诗句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