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红薯”的诗句有哪些1、《和陶酬刘柴桑》 宋·苏轼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 2、《过黎君郊居一作》 宋·苏轼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3、《红薯打油诗》 现代·佚名 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 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 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 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 4、《七绝地瓜》 现代·胡秉言 逶迤藤蔓陇间爬 翠叶垂荫掩地瓜 吕宋始发成万历 生烹炸煮烤均佳 5、《七律·红薯》 现代·佚名 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 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 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 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2.描写“红薯”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红薯”的诗句有 1.《和陶劝农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惊踪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2.《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总名曰疏。 品题有圃,树艺有书。 衡纵町畦,周绕屋庐。 缭以樊垣,经父沟渠。 晨出抱瓮,夕归荷锄。 有蔓必薅,有蝗必驱。 风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鸡桑鹅,箨龙棕鱼。 马齿鹿角,鼠尾虎须。 薯蓣蔓菁,杜蘅蘼芜。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行历茶冈到药园,却从钓濑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萧散,不雨不晴天晏温。 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参差灯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门。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 6.《秋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 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7.《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9.《采药》 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10.《和张簿韵》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数。 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 行行望远峰,山村犹几许。 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树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满山川,微烟澹村坞。 经过竹篱侧,倦极欣一语。 三钟应昔志,一室固堪处。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为主。 野尽尽茅茨,山田多瘠卤。 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 3.形容红薯的句子形容红薯的句子 (1)秋天红薯都收获了,一根红薯藤下面几个红薯依偎在一起,埋藏在地下,就像一群贪睡的小娃娃熟睡在妈妈的怀抱中。当我们把它们挖出来时,我摸了摸红薯,红薯沉甸甸的,上面有很多泥土。把他们洗干净之后就个个像一个胖娃娃,其中体型硕大或者修长表皮光滑,肉质疏松的可以用来做烤红薯。 (2)红薯绽开了笑脸。果子们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最多,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风里频频点头。 (3)出产又大又红的富士苹果和又甜又脆的官滩红枣,还有又香又甜的红薯,尤其是家乡的金田园红薯粉条还出口呢! 4.描写地瓜的诗词地瓜 邻家刨红薯, 赠我一篮筐。 豆秸火煨熟, 赛板栗绵香。 七律 红薯 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 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 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 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旧年果腹不愿谈, 今日倒成席上餐. 人情颠倒他不颠, 自有真情在心间. 羞为王侯桌上宴, 乐充粗粮济民难. 若是身价早些贵, 今生不怨埋沙碱 5.赞美红薯的诗词1、咏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薯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译文: 薯种蓣麦登场共有年,栗薪没有用架中田。何曾守护慰劳王父,还记得从前的贤人除草锄抬头。 交错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2、咏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 译文: 怎么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无。点满争如收黍稷,藤条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雪一起捣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笋进入厨房。风雨调和战场开辟,人类长饱海东隅。 3、咏地瓜 其一 清代:黄化鲤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译文:野兽掌握龙蹄都有名字,均匀均匀禹甸种初成。从海外传俊,功效而现在六谷争夺。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译文: 番薯在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正义的人不须劳累手指屈曲,将军什么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给天府,喜都山芋唤地瓜。一个从岛角分别种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5、和陶酬刘柴桑 宋代:苏轼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不思马少游。 译文: 红色和紫色芽薯,远插墙四周。而且放幽兰春,不要争霜菊秋。 严冬在瓮盎,磊磊胜利农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够再次经过这不,不想马少游。 扩展资料: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