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古玉的诗句

1.形容玉器的诗句

1、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4、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5、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8、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9、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0、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1、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12、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1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4、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15、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1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19、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2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1、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22、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23、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24、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5、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26、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27、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8、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描写玉器古诗词

描写古玉的诗词 琢玉

【唐】丁居晦

卞玉何时献,初疑尚在荆。 琢来闻制器,价炫胜连城。 虹气冲天白,云浮入信贞。**佩为廉节德,杯作侈奢名。露璞方期辨,雕文幸既成。他山岂无石,宁及此时呈。玉 【唐】李峤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赋得沽美玉

【唐】罗立言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采斫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美玉

【唐】南巨川

抱玉将何适,良工正在斯。 有瑕宁自掩,匪石幸君知。** 雕琢嗟成器,缁磷志不移。饰樽光宴赏,入佩奉威仪。象德曾留记,如虹窃可奇。终希逢善价,还得桂林枝。咏玉

【唐】韦应物

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一朝伤。咏玉

【唐】朱湾

歌玉屡招疑,终朝省复思。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3.描写玉器的诗词

1、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4、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

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8、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9、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0、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11、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

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4.描写玉器精做工细的诗句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欧阳修 少年游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

春从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

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玉壶冰

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

坚白能虚受,清寒得自凝。

分形同晓镜,照物掩宵灯。

壁映圆光入,人惊爽气凌。

金罍何足贵,瑶席几回升。

正值求珪瓒,提携共饮冰。

望及时采纳!

5.【关于玉的诗句】

1.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5、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6、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8、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9、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0、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1、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2、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6.关于玉石、玉佩、玉器的形容语句

玉圭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

《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也作“镇圭”。

《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

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命圭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

《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古玉器名。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

又称“谷璧”。《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

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玉器。

《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圭璧见于王。”

《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璧古玉器名。

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

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

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

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

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

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

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

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

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玉璧用途很复杂。

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

《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

玉琥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

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玉虎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参见“玉琥”。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

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环古玉器名。

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

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

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

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

《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佩”亦作“佩”。玉作的佩饰。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

《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玉带钩古玉器名。

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

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战国初期墓中,发现一件玉带钩,是目前已知较早的一件。

在河北满城、江苏铜山小龟山等西汉墓及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中,均有玉带钩出土。玉钩玉制的钩,故名。

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宋书·符瑞志下》:“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光禄勋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

钩长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镂。”《列仙传·钩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带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把铁剑,其上四种玉剑饰惧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