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到此为止”的成语有什么适可而止、善罢甘休、息事宁人、戛然而止、知足知止、止足之计、止足之分、知止不殆 1、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出 处:宋·朱熹《四书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例 句:你不要得理不让人,把是非讲清楚就~,这样效果会好些。 2、善罢甘休[ shàn bà gān xiū ]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干休了?” 例 句:他简直欺人太甚,我决不能~。 3、息事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息:平息;宁:使安定。 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 处《后汉书·肃宗寿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例 句: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的态度不了了之。 4、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 处《歧路灯》:“忽得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 例 句: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让人回味无穷。 5、知足知止[zhī zú zhī zhǐ]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6、止足之计[zhǐ zú zhī jì ] 止:停止;计:心计。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心计。 出 处《汉书·疏广传赞》:“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 7、止足之分[zhǐ zú zhī fèn ] 止:停止;分:本分。知道适可而止,知道满足的本分。 出 处:晋·潘岳《闲居赋》:“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例 句《旧唐书·姚崇传》:“故范蠡、疏广之辈,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 8、知止不殆[zhī zhǐ bù dài] 殆:危险。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 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例 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 2.怎么用古诗词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到此为止1.《汉宫春·心似孤僧》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2.《念奴娇·此翁双手》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此翁双手,顿闲处、且把香篝笼袖。西掖北门辞不要,肯要南柯太守。小小亭台,些些竹木,何必灵和柳。地行仙里,合推侬做班首。取次著绝交书,续归田录,谁掣先生肘。莫遣朝衣梅醭了,留祝南山之寿。苍妓上厅,老僧封院,得似樗庵叟。虚名身后,生前且一杯酒。 3.《闲居怀旧》 年代: 唐 作者: 顾况 日长鼓腹爱吾庐,洗竹浇花兴有馀。骚客空传成相赋, 晋人已负绝交书。贫居谪所谁推毂,仕向侯门耻曳裾。 今日思来总皆罔,汗青功业又何如。 4.《沁园春·万里戌边》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 5.《杂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拥裘南窗下,坚坐试定力。 炉香亦不散,伴我到曛黑。 绝交近为我,游世易颠踣。 默默何所为?且复自休息。 3.咱俩的交情到此为止用成语表达割席分坐 席:坐席。 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恩断义绝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 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水尽鹅飞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 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雁杳鱼沉 比喻音信断绝。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义断恩绝 义:情谊。 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 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4.咱俩的交情到此为止用成语表达割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恩断义绝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水尽鹅飞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雁杳鱼沉 比喻音信断绝。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义断恩绝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5.有没有表达对人生特别绝望的诗句,就是那种感觉前途一片暗淡的1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2、天涯路,古道旁,琴韵散仙逍遥生,道茫茫,心茫茫,灯尽油枯世态凉!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穷碧落下黄泉。 6、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拓展资料 《西江月》诗文赏析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译文:世间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在世能经历多少个凉爽的秋天?晚上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怕少有人陪,就像月亮一般,被云遮住了月光。 中秋节里,谁能够和我共同度过这孤独寂寥的时光啊?无人回答,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析: 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一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人到中年,被贬黄州。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有时是自我排遣之语,有时是对往古来今的沉思,读来往往让人感受词人的放达,而不会觉得悲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却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兼济天下服务苍生,但反遭奸臣诽谤排挤,难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场大梦的感慨。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过片两句,更可见词人的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交织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