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看的很重,到思虑,很担心,很小心的状态的成另眼看待:【基本解释】: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拼音读法】:lìng yǎn kàn dài 【使用举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您是我家兄介绍来的,说实话,我真是~。” 【近义词组】: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反义词组】:一视同仁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重视或轻视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侍郎与夫人看见人物标致,更加礼仪齐备,心下喜欢,另眼看待。” 2.用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形容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俗语:初生牛犊不怕虎 风牛马不相及 割鸡焉用宰牛刀 成语:【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一牛吼地】比喻较短的距离。 【九牛一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牛之一毛。 【九牛二虎】比喻极大的力气。 【丙吉问牛】称誉官吏关心民间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职。 亦有借以反讽官吏本末倒置。 【休牛放马】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干戈。 亦作休牛归马、休牛散马。 【做牛做马】比喻工作勤奋劳苦。 【偷渡黄牛】专门从事非法偷渡勾当的仲介人。 【亡羊得牛】比喻损失小而获益大。 【床下牛斗】比喻神经过敏。 【庖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如牛负重】比喻负担沉重。 【呼牛作马】比喻是非本无一定的标准,毁誉随人而定,不加计较。 亦作呼牛呼马。 【吴牛喘月】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亦作问羊知马。 【大吹牛皮】形容言语夸张不实。 【放牛吃草】比喻自由行动。 【放牛归马】比喻休兵不战,一片太平气象。 【多如牛毛】形容非常多。 【土牛木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甯戚饭牛】泛指自我推荐而获重用。亦作甯戚扣角。 【带牛佩犊】比喻弃武务农。 【屠牛朝歌】比喻贤德之士尚未被赏识任用。 亦作朝哥鼓刀。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讲话不看对象。 【敲牛宰马】宰杀牲口。 【版筑饭牛】形容成功者发迹前低微的时期。 【童牛角马】比喻事物不伦不类,违背常理。 【木牛流马】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制造运输兵粮的工具,有机关可以自动。 【椎牛飨士】杀牛犒赏军士。指慰劳作战军士。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 【扯牛尾巴】跟在牛后面干活。指务农耕田。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亦作目牛无全、目牛游刃。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才能,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 【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女佳期】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 【牛山下涕】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 【牛山濯濯】本指山上无树木。今多用以戏喻人秃顶无发。 【牛心古怪】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亦作牛心左性。 【牛回磨转】形容人心情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 【牛衣对泣】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 【牛皮大王】戏称喜欢说大话的人。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郎织女】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牛表牛筋】农村中有财势和好事少年的通称。 亦作牛金牛表。 【牛头马面】神话传说地狱中的鬼卒。 【牛鬼蛇神】(1)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 (2)比喻内容荒诞不经的作品。 (3)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或作牛神蛇鬼、蛇神牛鬼。 【牛马之衣】比喻穷人所穿的衣服。 【牛马不如】比喻生活困难,日子过得比牛、马还不如。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肠马肚】牛、马体大,食量惊人,比喻人的食量很大。 【牛角挂书】比喻勤勉读书。 【牛角书生】比喻勤勉的读书人。 【牛黄狗宝】比喻难得的物品。亦用以比喻邪心眼、鬼念头。 【牛蹄中鱼】比喻濒临死亡之境。 【牛筋牛降】形容固执、不开通的脾气。 【牛鼎烹鸡】比喻大器小用。 【牛童马走】比喻地位卑贱的人。 【牛鼻道人】讽剌专门帮人乱出主意的狗头军师。 【牛膣马膦】形容牛、马的**甚大,引申比喻洋人的**。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共牢。 【牧牛放马】放饲牲畜。 【犁牛之子】比喻父贱而子贤。 【牵牛拔桩】比喻无妄之灾或所有倒楣、牵连的事。 【犀牛照角】形容男女眉目传情之状,另有怒目相视之喻。 【犀牛望月】比喻为长久盼望。 【瘠牛偾豚】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气力如牛】形容力气很大。 【气吞牛斗】形容气魄很大。 亦作气克斗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极盛,上冲天空。 3.关于知恩图报的格言或诗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4.表达恩情的诗句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5.表达报恩的诗句第一首当然是孟郊的游子吟 第二首 却是别母亲 清代诗人黄景仁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冲出家门。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 搴帷别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有子不如无”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这动人心魄力的诗句,不是写出来的,是一个赤子发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