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云雾”的诗句有哪些形容“云雾”的诗句如下: 1、唐代李贺的《相和歌辞·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2、唐代苏颋的《句》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3、南唐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4、唐代李世民的《冬日临昆明池》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5、唐代李世民的《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6、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形容云雾得诗句形容云雾的诗句有: 1、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梅雨》唐代:杜甫 翻译: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2、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翻译: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3、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登河北城楼作》唐代:王维 翻译: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4、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唐代:李白 翻译: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5、沥滴渗淫,荟蔚云雾,涓流泱瀼,莫不来注。——《海赋》魏晋:木华 翻译:点点的水滴汇成溪水,涓涓细流从山涧流出,山顶云雾弥漫,山下河水潺潺,无不流向大海。 3.形容云雾的句子参考: 雾似轻纱、烟雾缭绕、雾色灰白、大雾蒙蒙、雾锁云笼、云消雾散、雾气朦胧、云雾交织、雾气笼罩、雾气腾腾、薄雾如纱、雾密云浓、雾似轻烟、云雾变幻、 1:周末的最后一天,让我们将宅家赖床进行到底。出门的各位,空气顶肺,谨慎呼吸!请带好防毒面具。 2:一抹尘烟,烟雾缭绕,千里烟波,憔悴凋落。一生一梦,梦里梦外皆如烟,有着虚无的美丽,有着诗般的朦胧,有着诗般的惆怅,有一种期盼,有着荷花般的清莹。 3: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壮观,那样美丽;没有黄山的雾那样浓重,那样变幻莫测。然而,我却最爱的还是家乡的雾。 4:双峰山的雾是秀美的雾。她好像一位古典少女,把一缕素娟轻轻摇晃,引得游人痴迷。这种美简直无法比喻,不知是晨雾托起了双峰,还是双峰挽留了晨雾,总之,山、林、雾已是密不可分了。漫步于晨雾之中,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5:这烟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帷幕,飘悬空中,一会儿好似从香炉里选出,笔直升起,一会儿,它又仿佛变成一面大旗在烟囱的上空随风飘荡。 6:雾在我心中无疑是最具有气质的,因为它让我的心灵得以解脱,得以愉悦。在太阳未舒展腰身之前,雾已经包围了整个大地――房屋、高山、原野,加上我都已经成为了雾的囊中之物。它难以捉摸,让接触了它的人都对它产生疑惑与向往,而这也正是雾吸引我的地方。 7:大雾把整个大地笼罩得严严实实的,仿佛仙境一般,路上传来一阵阵悦耳的车铃声,却看不见车子,仿佛大家都披上了隐身衣,远处亮起的车灯,给晨雾装点上了一朵朵桔黄色的小花,使晨雾变得更美丽、神秘了,雾一会儿升腾,一会儿翻滚,一会儿聚集,一会儿分散,这美景,恐怕是连着名的画家也描绘不出来。 8:起风了,那相对平静的雾海滚动起来,雾浪一个又一个地慢速翻滚着,犹如慢镜头中大海的汹涛。那雄狮、骆驼、孔雀、老虎,被风打散,卷着漩儿,打着传儿,依依恋恋地飘起来,飘起来。 4.—句描写雾的诗句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 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 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 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 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 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 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5.形容云雾的诗句1. 凌雾行 (韦应物)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2. 雾 (李峤)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3. 咏雾 (苏味道)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4.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李益)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5. 咏雾 (董思恭)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6.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刘禹锡)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7. 夏日晚望 (贯休)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8. 菩萨蛮 (李晔)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9. 唐享昊天乐•第五 (武则天)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10.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李隆基)。 6.形容雾的诗句1、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从仙境遥望人世间 只看到茫茫尘雾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 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 宋 · 李清照《临江仙·梅》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 4、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宋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宋 · 李清照《渔家傲》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6、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宋 · 苏轼《海棠》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7.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900多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遍游庐山之后,和他的友人黄山谷来到西林寺,观看了寺 内所有的题诗,却找不到佳作。 他感慨之余,遥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索笔题诗于壁 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写前两句时,为 他托砚的黄山谷尚自觉平平,但当他写到后两句时,便惊叹不巳,激动得几乎掉下手中的砚台。 这诗富有哲理,倒也概括了庐山神奇的意境。 然而,我以为,庐山最神奇的莫过于庐山云雾。郭沫若有诗云:“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庐山的云雾之美在于它瞬息万变,云遮雾障,使诗意 的庐山具有更为神秘莫测的境界。 我第一次上庐山是春夏之交只身一人徒步上去的。 在未上庐山之前,有人对我说,你从三峡 来,那才叫名山大川,再看庐山,那庐山不过尔尔;你又到过骊山,那庐山传说就是秦始皇用黎山 老母的红线编织成一条威力无比的神鞭,将骊山的一半驱赶到那里去的,如今庐山九十九峰与谷,是九十九鞭抽打的痕迹。庐山的俊伟诡特,我决定慢慢地体味、欣赏。 汽车将我们送到了海拔1167米的牯岭街,下车后我便按图索骥,去游览名胜古迹。行行复 行行,匍匐复匍匐,听悦耳之流泉,赏欲坠之危崖,比乘车当然更有乐趣。 晴朗的日子里,庐山是奔放的。顺着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一路过来,千山 万壑,层层叠叠的瀑布、溪水从高高的山顶逶迤而下,颇有千万匹脱缰的马群直奔 鄱阳平野之 势。 山显得突兀峥嵘,令人激越。而在云雾迷漫之际,庐山却又是另一番情调。 一山飞峙,影落鄱 湖,气吞长江,庐山变得柔和而幽深。看山,那山若隐若现没有际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没有尽 头。 云生雾起之时,牯岭街更加俊丽多姿,它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或隐现于重云薄 雾之中,或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牯岭街有“云中山城”之称。 山间踽行,那恬淡之情是浓郁的。林梢薄雾螟晦,流云绕山浮度,淡霭萦谷游移,轻柔的风散 发着野花的香味,山涧的泉水是这天地间唯一美妙的音响,颇显出“山静似太古”的意味。 翻山过悬索桥,问三宝树方向,由于悬索桥至电站大坝走近路要继续翻山,毕竟是初游庐山,且是一人单行,云雾作崇,使我迷路。只见云雾似飘纱,从眼前轻盈舞去;有时如团絮,自身后滚 滚裹来;云海起时,无边无际,恍若置身大海中的孤岛;若风急云泻,势如瀑布,令人迷茫,令人 胆寒。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问道无人,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时想起人生道路,像我这号 人,在官场上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况是从经验中成熟,刻苦耐劳占了百分之九十五。 然而,到如 今人生道路上,官司蒙冤,小人进馋。正像这庐山的云雾,我的面目被一层很厚的雾纱遮住,世人 有所不知。 其实庐山是政治的山,一个庐山会议有多少高级人物在此蒙冤,我这个小人物这点小事 又算得了什么。 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名胜一个个过去了。 此时,路遇两对青年男女,有了同路 人,相问后知道。一对是武汉的应届毕业生,因学校给人借用考试,放几天假,他俩兴致很浓,一 路又说又笑,谈情说爱,热情总是多余的;一对是郑州来的工厂工人,新婚夫妇,也许是旅途劳 累,新娘总是要向新郎撤点娇:“走不动了,坐下来歇歇嘛!”相比较而言,我单身一人走起来的速 度总是要比他们快,我不一会就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去了。 到芦林大桥,云雾浓郁,开始化作雨了,适遇载客的小面包车过来,热情的主人,问我们到哪 里去,我说去庐山会议旧址,她说:“我带你去,不收钱;只是下庐山回九江只收10元钱”。我 说,我不想乘车,想多看看,好客的车主妇下了车,就差一点没有拉你上车,说什么也要带你去。 她说现在当好人、学雷锋,也不被人理解,这是什么云雾搅的。 车行在庐山,我们饱览庐山云雾奇景。 只见云团伴随着雾气在山峡之上飞腾,追逐着,推挤 着,弥合着,“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荡漾着,使峰壑潜形,令楼台飘渺,似实而虚,似近而远。 纵览云飞,仿佛飞渡的乱云浓雾要将那松枝揉断,亭阁吞噬似的。我们坐在 车上,那浓重的云雾竟从外边流入车厢之内。 使人觉得高车如轻帆,漂泊于云海雾涛之中。庐山云 雾,使人间变得更加神奇无比了。 庐山归来,我从不写诗的人也写了一首《登庐山,步苏东坡《题西林壁》韵》: 烟波缥缈隐险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云雾漫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