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读下列节日有关的诗句

1.描写下列节日的古诗句

1. 描写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描写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描写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 描写端午节的: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 描写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 描写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 描写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8. 描写中秋节的: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和下列节日有关的诗句

春节

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不懂再问懂请采纳

3.有关节日的诗文

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走向 郭翠潇:请问巴莫老师,火把节用彝语怎么说?意思是什么? 巴莫曲布嫫: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见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推考出火崇拜与太阳崇拜有关(朱文旭)。 郭翠潇:巴莫老师,从民俗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您认为火把节的起源是什么? 巴莫曲布嫫:在民俗学范畴内,年中行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岁时民俗,即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文化传承,节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时间的民俗,年中行事与岁时节日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还是极其复杂的。在多年的田野考察中我们发现,火把节与彝族十月年作为彝族两大传统佳节,也是这个族群重要的民俗传承,其原生形态基本上应归为季节性的仪式活动,而且总是与山地的宗教生活与民间信仰发生着密切的关联。

通俗一点说,火把节是夏节,彝族年是冬节;不论火把节还是十月年,都是从彝族古老的宗教信仰体系中发展、演变而来的,都同样体现出从本土宗教仪式活动向节日民俗过渡的历时性发展走向:火把节以祭火、照岁、祈年为主要特征,彝历新年以祭祖为中心事件。两个节日皆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狩猎丰收、森林茂密、房屋清洁为目的,后来发展成了具有族群性、超地域性的传统佳节。

十月年是彝族祭祖的年节,这在学界已取得基本的共识,不复赘言。而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这么几种看法值得注意:一则是认为火把节习俗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秋浦《火与火把节》);二则认为火把节实为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小年节(杨和森:《楚雄彝族概况》),而十月年则是大年节;三则认为火把节与彝族星月历有关,是通过所观测到的星相的变化而定的过年日(李世忠、孟之仁:《彝族星回节源流考》)。

实际上,后两种看法不过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而言的,其实质都是相同的,即都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的历法纪年有密切关联。这三种看法其实有着共同的连结点,虽然一是强调其火崇拜的因素,一是强调其与年节的关系,但都不约而同地切中了火把节是通过火崇拜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祭岁、除秽、祈年的。

郭翠潇:您刚才提到了彝族的两大传统节日,那彝族十月年和火把节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巴莫曲布嫫:彝族历史上的天文学是比较发达的,而历法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先祖创制的一种特殊历法,作为彝族先祖的文化传统,它曾盛行于川滇黔桂广大彝区,至今仍遗存在大小凉山民间,如今甘洛县的彝族仍然把“过新年”称为“扯勒觉”即“转十月”。

有学者认为,在十月太阳历通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彝族两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一个在冬季,叫“彝历年”,又称“十月年”;一个在夏季,叫“火把节”。彝族先民以观察太阳运动的方位来定季节,彝族古墓“向天坟”,曾是彝族先民踞以观测太阳运动定冬夏和北斗指向定寒暑的观象台。

凉山彝族把年称为“枯”,其义为“轮转”、“转回”,以“转”一轮作为一年。太阳南至为冬至,彝人称为“补姑”,意为“太阳转回”;太阳北至为夏至,彝人称为“补迥”,意为“太阳回归”;故彝谚有曰:“补迥后昼长夜短;补姑后昼短夜长。”

当北斗的尾巴(北斗柄)指下则为大寒,指上则为大暑,以大寒大暑为元日;大寒之际也就是“补姑”时过十月年,大暑之际也就是“补迥”时过火把节。 因此,这两个节日的时间选择并非是随意的,跟传统历法有密切的联系。

刚才我们提到“大年”、“小年”之说,也有一定道理。今天滇中彝族的一个支系撒梅人,也还认为火把节是过小年。

所以有的学者依据十月太阳历,推考出一年之中有大小年之分,岁首为大年,岁中为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刚好是一年的中界,即为小年。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火把节期间,有些村寨要竖立高三、四丈的大火把,平年扎12台,闰年扎13台。

那么,这些火把的数目实际上就成了时间(月份)与传统的象征符号,由此追溯出火把节原初形态的节日观念,就是 “祭火、照岁、祈年”:用圣洁的火照亮一年的时间,带来一年的光明与福瑞,祈求一年的风调和雨顺。 不论“大年”、“小年”之说成立与否,从这两个节日的原生态而言,我以为都与季节和仪式有关,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夏节和冬节。

郭翠潇:据我所知,汉族的一些民间节日最早也与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有关,这是不是节日形成的一个重要走向呢? 巴莫曲布嫫:可以这样理解。 应该说你是一位“民俗学出身”的媒体工作者,在民俗史研究中我们知道,许多民间节日最初就形成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行为和宗教祭祀的一系列的仪式活动之中,并作为民间习俗传承下来。

所以在探讨一些节日民俗起源时,有人认为它是“退化了的宗教”。我的老师钟敬文教授在谈到汉族民间节日时就曾。

4.描写下列节日的诗句

1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5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5.与下列纪时有关的诗句,与节日有关的诗句

平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

《鉴》 唐 李峤

明鉴掩尘埃,含情照魏台。日中乌鹊至,花里凤凰来。

玉彩疑冰彻,金辉似月开。方知乐彦辅,自有鉴人才。

人定:

《人定》 唐 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日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可怜日暮嫣花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园》

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寇准《夜度娘》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夜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忆故人》 王 诜

冰结金壶,寒生罗幕,夜阑霜月侵门。————蔡伸《飞雪满群山》

宝瑟声沈清梦觉,夜阑明月幽窗。————蔡伸《临江仙》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三首》

暮春: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一》 杜甫

三春: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贾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李白《别毡帐火炉》

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

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

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岑参《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三秋:

有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柳永《望海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王风·采葛》

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庾信 《至仁山铭》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游跨三春,情固三秋。————陆机《答贾谧》

6.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大全

1. 有关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有关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有关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有关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有关端午节的: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有关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有关中秋节的: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有关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寻找与节日有关的诗句,并写出节日

1. 有关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有关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有关七夕节的诗句:《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