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知与行”为话题的材料和名言警句关于知与行,或者说理论与实践,讲与做,读书与做事,知识与行动,是一对矛盾,如何将其统一起来,是我们一生很大的考验。 但非常有幸的是,我们生活在文明古国,我们的历史渊源流长,历代先贤曾经对此作了不少精辟的论述。我把先贤的格言抄写与此,与大家共赏。 “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三思而后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不如虎穴,不得虎子”“未知事实,不可虚行”“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山居者知山,村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方其知之,而行为及之,则知简浅”“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行,可以得知之效;知,未可以得行之效”“学而必习,习又必行”“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中国文学讲究简练,一针见血,上述格言,都是历代先贤关于知与行的总结。短短数言,讲出精要之处,别看字数少,仔细体会,可以解决我们的大问题,够人一生去实践。 2.有关知与行的名言名句有那些导读:舒婷,西川,北岛,灵遁者,莫小琼诗歌句子 1、舒婷诗歌句子 1、人到中年,朋友的多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 2、我愿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3、我相信,生命不仅仅是一棵树,而且是一条河流,因为生生不息,所以日日如新。 4、月色过分严肃,那么精雕细琢夜景,让人连心事也凹凸出来了。 5、寂静犹如不打扫的轻灰,一层落了一层。 6、爱情迟早会来临。有时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等你觉醒,它已根深叶茂;有时像一记重锤,当胸一杵,顶得你耳鸣目眩,心碎肠断;有时像台风过境,既有烈焰般的轰轰烈烈,也具有毁灭性的一面;更多是普通人的爱情,游戏般的挫折和考验,小小的惊喜和甜蜜,平淡、庸常、琐碎,然而持久。 7、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 8、我的心裂成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9、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10、心也许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 11、越是深入一个人的内心,越是能接触到那最柔软的部位,也越能明白,为什么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忧郁深沉,写的诗却是那么的狂热大胆。 12、也许眼泪流尽/土壤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13、惟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 14、我的忧伤,因为有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15、离永恒最近的是瞬间。 16、喜欢一个人,往往是毫无道理,恋爱如是,友情亦然。 17、情到深处当是无话可说。 18、扶持旁人,同时自己也找到了支点和重心。 19、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20、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2、西川句子 1、竞争是大做作在人类社会中的延长局部,假如你热爱大天然,你就应该酷爱竞争,由于这种法令是大天然的物竞天择的规律。 2、巨大的艺术不是刀枪,它出于善,趋势于纯洁。 3、我会在十二岁爱上一个小仙女,陪她穿过湿润的冷巷、阳光闪耀的广场,我会为她花光手里的钱,为的是吻一下,她善变的嘴唇,抱住她,像抱住头顶的月亮。而如果她谢绝我,我会一点一滴地咀嚼我浪漫的怅惘。 4、一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一个有阴影的货色,天下任何真实的东西都是有暗影的,所以这个东西才是真实的。 5、世界大于你,你小于世界,你小于文明,你小于历史,你小于所有。 这个时候在生涯当中,你就是一块河里的石头。 6、这个时期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是大格式,不仅限于个人情怀,而是应当关乎国度和命运。 7、在两条大河之间,在你曾经栖息的城市客栈,我终于听到了一种声音:澎湃,硬朗又雀跃。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独一的灵魂。 8、诗歌写作可能像个黑洞,它会把你吸入其中。 一旦你开端写诗,你跟世界的关联就有了变更,世界自身也转变了:黄色的桔子变成了蓝色的,而蓝色的天空变成了红色的。()你感到你从一种常识状况中摆脱出来,你认为你似乎被施了魔法,你的场也变了,你的光晕也变了。 9、但凡太像诗人的确定不是诗人,至少不是好诗人。 10、读者对我来讲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读者,一类是幽灵读者,幽灵读者就是那些逝世掉的作家。 实际上幽灵读者对我更主要。 11、所谓将来,不外是往昔,所谓盼望,不过是运气。 3、北岛诗句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3、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4、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5、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 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6、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7、是笔在绝望中开花 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 是爱的光线醒来 照亮零度以上的风景 8、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 9、人在的时候,总以为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 10、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4、灵遁者诗歌句子 1、文字可以表达很多无法想象的东西,唯独不能表达音乐。 2、万物有它唤醒生命的频率,毕竟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声音—— 3、最深刻的诗句只有两个字——疯子!而“生和死”是再平常不过了 4、如果真的想成为一个诗人,先去彻底爱一个女人。 真正能让你成为诗人的——是她。 5、如果我是一个瞎子,就不会去猜想你长什么样子,可我不是—— 6、他们说的都对,结婚就像掩耳盗铃。 7、生命最后的一刻,只有生命最重要—— 8、无法到达太阳的表面,就先到达太阳可以照到的地方! 9、谁在大声说话,谁就是梦想代言人,不要总被这些声音左右啊,我的朋友。 10、我在等待,等待皱巴巴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11、夜像一个弓着腰,背。 3.有关出行的诗句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英姿飒爽出家门,事事由己不由人。穿街过巷临闹市,擦肩而过皆路人。 醉看红尘君莫笑,情卿岁月了无痕。游一回梦里水乡,找一份宁静,享一份悠闲;赏一遍浩瀚长江,找一份澎湃,享一份激情;走一趟万里边疆,找寻别样风景,尽享异域风情!《游枋口》作者:孟郊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题天回驿》作者:徐氏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 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过唐校书书斋》【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 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 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渔家傲·秋思[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月夜忆舍弟[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4.形容同行的诗句1、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欧阳修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3、一贵一贱交情见。 ——骆宾王 4、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7、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9、势力之交难以经远。——陆机 10、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11、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 1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 1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15、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1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17、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