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诗人一夜没睡,一直到天亮的诗句有1、《临行与故游夜别》南朝梁诗人何逊 原文: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译文:无情苦雨彻夜滴沥空阶,拂晓时分灯光暗照离室。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译文: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3、《虞美人·听雨》宋代词人蒋捷 原文: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4、《长相思·其二》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译文: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5、《除夜作》唐代诗人高适 原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2.古代幸福睡觉到天明的诗词《大梦谁先觉》是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诸葛亮午睡醒后所吟出的诗作。该诗刻画出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 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译文 谁最懂得人生有如大梦一场, 我心中对此早已知详。 高卧草堂春睡酣美, 睡醒后望窗外春日正长。 作品鉴赏 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便吟出该诗。 该诗的第一、二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从人生大处着笔,对于人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其参得透彻,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仅对人生梦觉的“自知”,而是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洞悉于心、了如指掌,是对人生哲理的觉醒。 该诗的第三、四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日正长,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仔细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便活现出来了。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3.古代幸福睡觉到天明的诗词《大梦谁先觉》是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诸葛亮午睡醒后所吟出的诗作。 该诗刻画出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大梦谁先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译文谁最懂得人生有如大梦一场,我心中对此早已知详。 高卧草堂春睡酣美,睡醒后望窗外春日正长。作品鉴赏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便吟出该诗。 该诗的第一、二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从人生大处着笔,对于人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其参得透彻,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仅对人生梦觉的“自知”,而是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洞悉于心、了如指掌,是对人生哲理的觉醒。 该诗的第三、四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日正长,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仔细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便活现出来了。 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4.形容“漫漫长夜,睡不着,一晃天亮”的诗句有哪些1.《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赠别》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宋代: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5.《春夜闻笛》 唐代: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5.形容黎明来到的时候的诗句金山观日出 陆游 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 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 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 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 初日 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初日照凤楼 李虞仲 旭日烟云殿,朝阳烛帝居。 断霞生峻宇,通阁丽晴虚。 流彩连朱槛,腾辉照绮疏。 曈曨晨景里,明灭晓光初。 户牖仙山近,轩楹凤翼舒。 还如王母过,遥度五云车。 初日照华清宫 柴宿 灵山初照泽,远近见离宫。 影动参差里,光分缥缈中。 鲜飙收晚翠,佳气满晴空。 林润温泉入,楼深复道通。 璇题生炯晃,珠缀月忽胧。 凤辇何时幸,朝朝此望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