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一江春水的诗句

1.描写卢长江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书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一江春水在古诗里代表了什么情绪

“一江春水”单独拿出来没有任何情绪,要结合全诗全句才能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如李煜《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为了表达愁思连绵不绝;而姚勉《清江曲》中“一江春水鳜鱼肥”,则表达的是春天轻松欢快的场景;还有“一江春水何年尽”(元·元好问·《鹧鸪天》)、“一江春水独凭阑”(元·王逢·《钱塘春感六首》)、“肠断一江春水碧”(元·张之翰 ·《南乡子 十六夜待灯不见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切不可单独死译。找精美诗词素材,扫我头像,或者进我百度空间/ohmaigod,希望能够帮到你~。

3.给我一些诗句,描写的 比如我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鼓励人的经典励志诗句

鼓励人的经典励志诗句是一篇关于励志文章的文章,以前成功靠机会,未来成功靠智慧,不学习,何来智慧,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倾国倾城 温婉娴淑 楚楚动人 貌赛西施 姿容绝代

娥娜翩跹 俏丽多姿 如花似月 风姿卓越 顾盼流转 清丝纠缠 举步轻摇

古风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国色天香

花容月貌 明目皓齿 淡扫峨眉 活泼、率直、可爱、天真、端庄、温柔

贤惠 多才 俊俏 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小鸟宜人 善解人意 美若天仙

美愈天人 清秀高雅 明眸善睐 娇艳妩媚 玲珑剔透 千娇百媚 仪态万千

美艳绝世 如花似玉 窈窕淑女 气质高雅 美丽四射 樱桃小口 善良纯洁

活泼、开朗、天真、率直 含羞、腼腆 善于交际、艳冠群芳 剪水双瞳

有耐力 有见识、有仪态 温柔、体贴、撒娇、任性、独立、爱美、温柔

善良 贤惠 美艳绝伦 神仙玉骨 玉指如葱 肤如凝脂 眉如新月 秋波流转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抒发了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

词作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

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谢谢阅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