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雪中送炭的诗句有哪些诗句描述雪中送炭的1、明·汤显祖《牡丹亭》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如果不把炭送在困难时刻,那种营造出的意境和诗意将是勉强和造作的。需要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宋·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 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冲雪送乌薪。烦君笑领婆欢喜,探借新年五日春。 释义:在大雪的天气给朋友送炭,使其能够温暖得度过这寒冷的天气,同时让友人一家欢喜。 4、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千里之外赶来送上鹅毛作为礼物,礼物虽轻,但表达的情意却很深重。 扩展资料 “雪中送炭”典故出处: 据说,宋太宗贵为帝王,却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能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 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中送炭 2.形容人间真情的4字成语和诗句如:雪中送炭情真意切 情深似海 手足情深 助人为乐 肝胆相照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生死相依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3.形容人间真情的词语和诗歌:比如说:雪中送炭五个,比如:海内存君子之交淡如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成语典故雪中送炭动画片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的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深厚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寒,一杯酒还没喝完,他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住在皇宫里,穿着貂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百姓,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道会被冻成什么样子呢?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找来开封府伊,对他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得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们马上带上衣服和木炭替我去问候他们,帮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开封府伊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里。那些有困难的百姓们非常感激,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5.比喻雪中送炭的词语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褒义 出 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例 句:他向工人讲述的优选法深入浅出,工人听了如轻风拂面,溪水淙淙,联系生产实际,收到雪中送炭 的效果。 近反义词 近义词:见义勇为 锦上添花 济困扶危 反义词:落井下石 雪上加霜 趁火打劫 6.形容“雪中送炭”的成语有哪些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扶危济急 犹扶危济困。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雪中送炭的意思 [释义]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语出]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正音] 送;不能读作“shònɡ”。 [反义] 落井下石 投石下井 [用法] 用作褒义。比喻在别人困难时给以及时的帮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典故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深厚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寒,一杯酒还没喝完,他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住在皇宫里,穿着貂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百姓,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道会被冻成什么样子呢?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找来开封府伊,对他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得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们马上带上衣服和木炭替我去问候他们,帮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开封府伊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里。那些有困难的百姓们非常感激,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