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明皇为博杨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的诗句是什么诗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释义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三、出处 唐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二、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形容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3.唐明皇为了博杨贵妃一笑,命人千里送荔枝的那首诗是什么过华清宫绝句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 ,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4.描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____苏轼《惠州一绝》 3.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____丘浚《咏荔枝》 5.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____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____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8.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9.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10.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5.写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莆阳饷荔子》 ——宋·陆游 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荔枝》 ——唐·徐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荔枝》 ——唐·徐寅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忆荔枝》 ——唐·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荔枝诗》 ——五代·梁崇 露湿胭脂点眼明,红袍千颗画难成。 佳人胜尽盆中味,无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渐登贡席,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台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唐·白居易 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唐·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荔枝楼对酒》 ——唐·白居易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荔枝》 ——唐·戴叔伦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荔枝诗》 ——唐·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荔枝》 ——唐·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 ——宋·黄庭坚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6.描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释义: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释义: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出自唐代张籍的《成都曲》 释义: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出自宋代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释义: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唐朝文学家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 释义: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释义:成熟的荔枝颜色就像鸡冠子,刚开坛的烧酒飘出琥珀香味。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 释义:他把长于南方的荔枝移植到宫里,并且使它结果了。 7.有关荔枝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