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昆铁路是由哪里到哪里的重要干线成昆铁路是由四川成都到云南昆明的南北重要干线。 全长 1110km。由川西平原南行,过燕岗后经甘洛、普雄 到达海拔为2 300m的小相岭垭口,以6 379m的沙 木拉打隧道越岭,经西昌、渡口(攀枝花)下至l000m 的金沙江河谷,再沿龙川江上坡到达广通,在海拔 1 800多m的滇中高原上东行至昆明。 全线有 550km地震烈度为7〜9度,穿过一系列南北向的大 断裂带和褶皱带。除成都、西昌、昆明附近各有百余 km地形平易外,有三分之二路段山高谷深,坡陡流 急,地质复杂、工程异常艰巨。 全线有复杂展线7 处,采用单螺旋、双螺旋、眼镜形和双套线等形式展长线路60余km,全线工程量土石方达9 700万m3、挡土墙与加固砌筑工程达163万m3;大中桥991 座,总延长93km;险道明洞427座、总延长341km, 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40%。 1952年开始研究线 路走向,选出东、中、西三条方案,1956年确定西线 方案开始勘测设计。 1958年局部开工,1964年9月 全面开工,1970年7月1日通车,1971年1月1日 正式运营。全线的电气化工程1993年开工,2000 年9月建成通车。 该线行经彝、白、傣、傈僳等少数 民族地区,沿线水力、森林资源异常丰富,煤、铁、铜、铅锌和磷矿储量很大,攀枝花市已建成西南最大的 钢铁工业基地。 2.祖国建设新成就诗歌鹰厦等铁路共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3万多公里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交通运输方面成就很大:新建宝成、胜利油田建成。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大秦铁路、新藏公路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1957-1966年间的主要成就、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新安江水库、上海港、兰新铁路建成、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大中型项目500多个。武汉。 1966-1976年主要成就:成昆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安太堡露天煤矿。康藏、青藏 3.成昆铁路狮子山滑坡位于哪里成昆铁路狮子山滑坡位于成昆铁路沙河堡站和成都南站间的狮子山 地段的路堑所形成的成都黏土滑坡。 长1 340m,最 大挖深18m,施工开挖过程中,成都黏土层多处滑 移,形成滑坡群。1966年运营后,几乎年年断道年 年整治,最初采用清方刷坡,边坡已为1:5仍不稳 定,后改用疏挡结合的综合措施才逐渐稳定了滑坡。 共设置纵向渗沟1 300m,支撑渗沟、边坡渗沟110 条长约1 700m,支挡建筑物长约2 300m,合炮筑体3 万余m3。1974年雨季,未设置加固工程地段的路 堑又发生滑动,前缘隆起约2.0m高,后部下陷,路 基及轨道遭到严重破坏。 1975年整治中采用了桩 板式结构的抗滑桩17根、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土墙和 重力式挡土墙进行了加固,现已稳定。路堑开挖十 几年后又发生滑动,说明成都黏土具有“蠕变性”及 其强度衰减现象。 该整治工程成为成昆线最大的工 点之一。 4.描写米易风光的句子米易风景名胜 龙潭溶洞风景区 推荐星级 ★★☆☆☆ 龙潭溶洞风景区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以龙潭溶洞为主,龙吟峡谷、天然盆景园、野生植物园、龙肘山顶风光相匹配,构成山水秀丽、风光奇特、格调高雅的自然风景胜地。 龙潭溶洞为攀西第一洞,一洞两景,前似龙宫,后若天宫,钟乳石七彩斑澜,洞内瀑布众多,而且气势磅礴,为其它名洞所少见。龙吟峡谷呈原始生态,溪水潺潺,瀑布迭叠,姿态各异,藤萝交织,鸟鸣声声,野花烂漫。天然盆景园石奇树雅,天然造型,非凡品可比,有极高审美价值。野生植物园40亩仙人掌绿碧,春天红花点点,夏秋金果累累,植株形态万千,藤蔓垂悬摇曳,别有韵味。龙肘山顶松涛万亩,碧草千顷,会理、米易山川尽收眼底,空阔旷达,奇石众多,一石一故事,记述边地古老奇特历史。 风景区位于米易县,距攀枝花市100公里,紧傍成昆铁路和108国道,交通方便,气候凉爽,是观光旅游,探奇揽胜,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望月楼 推荐星级 ★★☆☆☆ 若论攀枝花的古建筑,当首推米易望月楼。 听这楼名,让人不由得想起岳阳楼、黄鹤楼以及大观楼之类的文化名楼,谁能想到它却是一座清真寺,一座阿訇登高呼唤附近村落的教徒把斋、做礼拜的地方。 米易望月楼坐落在米易县挂榜镇,是一座三层亭榭式的建筑,距成昆铁路青杠站500米。望月楼高105米,背靠马槟榔山,楼外是舒缓平静的安宁河,底楼面对西方,故前人有“登楼望月,听孙水悠悠南流;极目清辉,思麦加漫漫西行”的感慨。安宁河古称孙水,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一幅佳联,写尽望月楼的神韵。 望月楼也有一段民间传说。相传挂榜清真寺教拜楼曾建在挂榜宝山山麓,楼高五层,宏伟壮观,为清康熙年间所建。楼内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楼层中有两个三尺直径的圆窗,每至夜幕降临,两窗如巨目“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直视安宁河对岸的村落,使其“风水”受挫,引发双方聚众格斗。安宁河边,至今还有一块记录此次事件的“打架田”。后来双方和解,商定将教拜楼改为三层,由对岸村落出资改建。对岸村落也建了一座飞山寺,以平衡“风水”,自此双方和睦相处。此虽为民间传说,但此地的安宁和谐却是真的。 米易望月楼始建于康熙41年(公元1702年),其主体建筑于1702年至1736年落成,时间跨越了康、雍、乾三世,到嘉庆22年(公元1817年)全部竣工,是我国清真寺的早期建筑之一。全寺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封闭式四合院寺院建筑,布局紧凑。其门楼不用“邦克楼”圆顶尖塔瓣形弧拱的模式,而建成三重檐三层亭阁式过街门楼,具有独特的中国清真味。加上简洁的浮雕装饰,成为一座玲珑精巧的门楼亭阁,不仅是阿訇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的邦克楼,也是游人登楼望月抒怀的风景佳楼。 游人身临其境,登楼赏月,当知“攀西清真唯此宇,乾嘉胜迹一古楼”所言非虚。 5.描写车窗外的景色的段落每次坐车,总是偏爱紧临车窗的位置。忙不迭地坐下,静静地等待车开的那一刻。不知不觉中,对面停泊的列车,不相识的陌生旅人以及静默而立的站牌景观,从眼前缓缓地滑过,一场期盼已久的旅程就这样在车轮有节奏的咣当声中拉开了宽大的帷幕。 未及留神,窗外辽阔坦荡的田野平川、挺立茂盛的大树小草,还有,远方若隐若现的绵延群山,已在视线中一一飞奔登场,又转眼间呼啸而去。宛若一帧帧流动的风景,看似雷同,却又处处闪动着活跃的美感,又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呈现眼前,或枝头扑楞而起的轻盈飞鸟,或荒原不知名的惊艳花朵,对终日在城市逼仄空间中生活惯了的人们而言,一份久违了的清新与自由扑面而来。 从火车的窗口往外看,有喧闹的都市,也有宁静的乡村;有广阔的原野,也有青翠的山林;有水乡泽国,也有大漠荒原。甚至铁路沿线的一根电线杆、一个信号灯、一座火车站、一辆迎面驶来的列车,都有着它们独特的力度与美感。一次又一次,透过火车的车窗,我都看到了我想看的,体会到了各种事物不同的美。 记得有一次,坐火车从柏林到慕尼黑,几乎从北向南穿越了整个德国。这一回的主打颜色是白色,因为那时的德国,全国都是大雪纷飞。列车飞驰在波德平原上,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原野。在白色的世界里,乡村显得更加宁静,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这段旅途中,有一个叫“富尔达”的小城。小城里那一座座欧式古典建筑,显得非常雅致美观,给我一种视觉上的震撼。这里是前往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的中转站,过了这里,巴伐利亚州就在眼前,离阿尔卑斯山也越来越近。南部的山区一到,车窗外的风景就不一样了:不再是一望无际的白色平原,而是突然出现了许多令人生畏的雪山。白雪覆盖在高高的山顶上,使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显得更加巍峨壮丽。 说完国外,再看看国内吧。我认为,在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应当在成昆铁路和青藏铁路的沿线。很遗憾,我都没去过。那就说说我经常去的湘黔线吧。这一次是夏天,绿色是主打颜色,险峻是它的特点。列车在青山翠林中穿行,时而驶过湖边,时而翻越崇山峻岭,时而跨越江河。我记得湘黔铁路经过新化附近,有一片湖区,但湖区又在山岭之上。火车在山中穿行,时而见水,时而见山,近处是水,远处是山,让人真正欣赏到了山水交融的奇妙韵致。 铁路上最重要的一条风景线,就是火车站了。火车站是铁路的枢纽,大到上下数层,小到只能停下两列火车,应有尽有。先看大的,比如柏林火车站,最底层是地铁线,中间一层是始发车站,最上面是过路车站。有时坐在火车上,看到自己上下左右全是火车,头都晕了。远观柏林站,就像一座大玻璃房,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而说到小的,我去过位于我国铁路最南端的三亚站,每天仅有三班列车发出。候车的地方肯定不能叫大厅了,只能叫小室,虽不雄伟、不气派,但蓝色的站房体现出浓郁的海南风情,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