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岳美缇古诗词演唱

1.**听哪个版本的满江红

文化部录制的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晚年**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词曲。

这首诗词曲曾分别有蔡瑶先、岳美缇、计镇华三位杰出演唱家的演唱。比较而言,**又最推崇岳美缇的演唱。

在有岳美缇演唱的那盘磁带盒子上标有有铅笔写的“试录”二字,并注有“1975年3月13日正品”字样。 《满江红》原曲调早已失传,但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有位叫王善的音乐家出于对岳飞的敬慕,曾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谱曲。

王善创作时曾说:“岳飞精忠正大之气,英雄壮烈之辞,可与日月同辉。余敬写于弦辙,以与抑企之思。”

由于王善的谱曲很切合岳飞原词的风格,所以文化部在录制这首古诗词曲时,基本上是依据王善的谱曲加工完成的。上海昆曲演员,岳飞第27代孙岳美缇的演唱高亢有力,响遏行云,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宽阔胸怀和凌云壮志。

2.伟人喜欢哪些古典诗词,你知道吗

**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

他的诗作境界阔大恢宏、气势磅礴,具有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那么,**喜欢的古典诗词又有哪些呢?**一生喜欢古典诗词,他常读的古代诗集有《楚辞》《古诗源》《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初唐四杰集》《唐宋名家词选》《词综》《曲选》,唐宋元明清诗歌别裁集等。

有人做过统计,仅**圈画和批注过的作品,便有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篇赋,涉及429位诗人。他最欣赏的是气势沉雄(如曹操)、豪拔(如李白)、奇诡(如李贺)、慷慨(如辛弃疾、陆游)、悲壮(如岳飞、陈亮、张孝祥)这类诗作。

1南宋一批慷慨悲歌的爱国词人的作品集,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张孝祥的《于湖集》、张元干的《归来集》、洪皓的《阳集》等,伴随**度过最后的岁月。在1975年到1976年的两年时间里,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被派往北京,为**录制古典诗词。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瑶铣接受的第一项工作是录制洪皓的《江梅引·忆江梅》: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愬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这是一阙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洪皓作为出使金国被羁押14年的宋臣,历经了杀头的威胁、富贵的诱惑、流徙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

闻说南宋使者将来,不禁思绪万千,他想问使者江南梅花有几枝怒放,京城临安有何佳音。他想得到故国梅花,但千里捎梅,花朵必然零落。

他想象自己回到故乡,摘梅花,抚着绿绮琴,弹一支《梅花三弄》,悠然销魂。忽然耳边传来胡笳声,惊觉自己仍在金朝统治之下,不禁潸然泪下。

头插梅花的胜事只能寄望于将来了,他打算独自吟诗讽诵,又怕风吹花谢,一切成空。这层层思绪,词人写来如抽丝剥茧般真切动人,当时人们“争传写焉”。

**爱梅,他曾用笔走龙蛇的草体书写了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来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在右起,大大地写了“高启”二字,又书道:“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写过一阙《卜算子·咏梅》,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反其意而作,意境截然不同。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梅花的美丽、坚贞、积极,不愁而笑,不孤傲但具傲骨。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文化学者康震点赞**的《咏梅》时说:“陆游的梅和其他文人的梅,在他面前就是小小的梅花,而这朵梅,真正堪称得上是王者之梅。”

历史学者蒙曼说:“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的时候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品格,做战士的时候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样的傲骨,这两个兼容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代表中国形象的梅花!”2据1975年在**身边工作的人员回忆,他时常神情严肃,拍桌击节地高声吟诵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制赴新州》等悲凉沉雄的作品,表达“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济世壮志。

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陈亮是辛弃疾的好友。

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因米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而闻名。欧阳修、苏轼、沈括、辛弃疾、陆游等无数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诗篇与墨迹。

陈亮面对外族入侵,山河破碎,朝廷偏安,激愤地写下了《念奴娇·登多景楼》,表达渴望破贼,收复中原的迫切心情。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情有独钟,非常爱听。

录制时蔡瑶铣先用南曲演唱一遍,再用北曲演唱一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阙词意境激昂阔大,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感人肺腑。

上半阙的前部分,作者以忠愤悲慨的笔调,叙述了国家残破之恨和。

3.孔爱萍的优秀青年昆剧演员孔爱萍访谈(实况录音)

孔爱萍:江苏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她的恩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老师,她们情同母女。

张老师倾囊相授。她幸运的是:不仅仅遇上了张洵澎,她还得到了另外两位张老师的赏识,都是昆剧大家啊:张娴和张继青。

三位张老师围着她,得天独厚!!她愉快激动的讲述了跟三位老师学习的情景,讲述了三位老师动人的小故事,让我们听来为老艺术家十分的感动。她讲张洵澎经常去泡酒吧,你一定感到奇怪吧!为什么?不可想象!!这里不能说,就等着你去听,揭晓这个秘密了! 她动情的说了张老师在爱人去世时,把她领到饭店里教戏,其实她心里很痛苦,孔爱萍叫她不要说了,她说了一句:你来上海一趟不容易。

当时孔爱萍不敢抬头,因为她眼里含着泪花。说了很多老师,我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她莞尔一笑:我很简单,没什么好说的。

我始终觉得她不像是个演员,倒相是邻家的大姐姐。唐:今天来到了,位于南京朝天宫的“江宁府学”,这里原来是科举的考场,江苏昆剧院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古典式园林建筑中。

我们将对江苏昆剧院著名青年演员孔爱萍老师进行一次访谈。首先向孔爱萍老师问好!孔:戏迷、网友朋友,你们好!唐:孔爱萍的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昆剧艺术家张洵澎老师的学生,我还听说孔老师还和三位张老师学过戏?孔:当时,我78年进戏校的时候,戏校邀请周传瑛的夫人张娴老师,给我开的蒙。

戏校的老师也同时教,学了三年以后,学校就派我到上海戏校,跟上海戏校昆曲班的张洵澎老师学戏,毕业以后,我分到江苏昆剧院,跟张继青老师。所以我的学艺生涯特别幸运,跟三位张老师。

她们三位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张娴老师是从手眼身法步基本功教我,她教我要特别注重眼睛学一个闺门旦,必须注重眼睛和脚,跟张洵澎老师学,张洵澎老师特点就是肢体语言特别讲究,她特别讲究的是出场,一到“九龙口”就要让人知道你是什么人物,绝对正确地去把握人物的塑造,张继青老师非常有特点,她用声音去塑造人物,所以这三位张老师是我的财富,给了我一个很大创作空间,创作财富!唐:孔爱萍老师,可以说她的机遇,是非常好的,跟昆剧界三大名家学过戏,您能仔细地说一下,在戏校和张娴老师学戏的一些经历好吗?孔:当时,张娴老师来教我们的时候,我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一招一式都是张老师扳出来的。

那时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张娴老师被邀请来的时候,那时候基本都在露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张娴老师还孜孜不倦的给我们认真的教学。

到现在我还感激张娴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她教我的“定情诗”的“杨贵妃”,开蒙我就是“杨贵妃”,张老师对杨贵妃的富态、气质给我们讲解,从文学上讲解,从生活中讲解,不厌其烦慢慢地把我们引入戏曲传统,她讲解韵味儿,等于说,我们没有看过古代的人,不了解古代人又是什么样的,那么她教戏的时候,传授下来这种古代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以后,对我后面学戏,延伸下去,就好多了。

张娴老师最注重眼睛的收放和人物的关系,她后面教我的《思凡》,它不属于闺门旦,它属于花旦,偏于小六旦的,这时候的手眼身法步,行当的程式。她教非常讲究,张娴老师就可以把她们分开,解释地非常非常的细,而且张娴老师从来不保守,你去请教,去问她,她都不厌其烦地去教,非常感谢,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张娴老师。

唐:孔爱萍老师扮相酷似张洵澎老师,而且在表演上也传承了张洵澎老师的特点,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恩师张洵澎老师?孔:好!如果张老师也在网上呢,也在听这个信息的时候呢,我借这个机会还要对张老师说:张老师,您好!记得,我小时候跟张老师学戏,那时候就感觉:哎呀,这个老师怎么这么漂亮啊?这么美丽!张老师教我的时候,我才十几岁,一直到毕业。毕业之后和她接触的少一点,因为那时刚进江苏昆剧院定位还不太稳定。

业务上也有点松垮,但是,我的心情……好像有点欠罪感。我学戏,张老师给了我这么多财富。

我不能去体现去展示,我觉得很内疚,对于张老师我好像有种躲避的感觉,不愿意跟老师见面。好像老师碰见了我,问我:“你最近怎么样?”我就觉得让老师太失望了,就好像一个父母花了很大精力,然后你没有给父母回报。

你心里有点承受不了。说起来和张老师之间有母女感情这确实是有。

在我在上海学戏的4-5年间,就在张老师家吃住,她就像我的衣食父母,什么都关心,那是在81年左右。那么我去年7月,上海华师大办了一个张洵澎,岳美缇的昆曲研修班,张洵澎闺门旦研修班,然后,我又去学了一个月,我也在张老师家吃住。

她跟我说:“不要在外面住房间了,你就住在我家”。还有一件事,我非常激动,提起来,我就非常难过。

就是张老师她爱人蔡叔叔过世的时候,当天晚上,我第二天早上就赶到上海去了,然后一直等到他(张的儿子)从英国赶回来,料理后事,我陪了张老师一星期,我临走的那天,张老师请我到西餐厅吃西餐,她竟然在那个时候,还在给我说戏,她把整个的悲哀压积在心里面,当我提出两个问题的时候,张老师竟然在餐厅里边做边教我,每当我想这件事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