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老年人积极乐观的成语 最好多一些风烛残年 精神饱满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神采奕奕、容光焕发、风流潇洒、气宇轩昂、满面红光、威风凛凛、风度翩翩、神采飞扬、意气风发、喜气洋洋 精神矍铄 枯木逢春 红光满面 鹤发童颜 精神矍铄 老当益壮 老气横秋 腰板硬朗 童心未泯 炉火纯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老有所为 老态龙钟 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鸡皮鹤发 2.形容“老年人积极乐观”的成语有哪些力争上游、勇往直前、奋发向上、老当益壮、斗志昂扬。 一、力争上游 拼音:lì zhēng shàng yóu 释义: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出处: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白话释义:怎样才能有智慧的人,不肯自己放弃暴力,努力想争上游,性灵是关键。 二、勇往直前 拼音: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白话释义:从一起摩拳擦掌,个个勇往向前。 三、奋发向上 拼音:fèn fā xiàng shàng 释义: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出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示例:尽管出身贫贱,只要一心奋发向上,总有苦尽甘来、出人头地的一天。 四、老当益壮 拼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白话释义:大丈夫立志,贫穷会更加坚定,年纪虽老,心当犹壮。 五、斗志昂扬 拼音:dòu zhì áng yáng 释义: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出处:**《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示例:他每天都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3.形容老年人充满正能量的俗语,诗句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老而弥坚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行吗? 4.描写积极乐观的诗句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行路难 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表达"积极乐观向上"的诗句有哪些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作者】陆游 【朝代】宋 释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释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释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朝代】宋 释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作者】郑燮 【朝代】清 释文: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6.形容老年人的诗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