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两个人水平差不多的词语半斤八两 、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等等。 1、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译文:众多将领看他们两个的本事不相上下,打扮的也都差不多。 2、旗鼓相当,汉语成语。拼音:qí gǔ xiāng dāng,解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李广田《金坛子》:“到了父亲一代起始分居度日时,也还旗鼓相当。” 3、不相上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bù xiāng shàng xià,释义: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穿的衣裳虽然是号褂子,挂一块、飘一块,破破烂烂,竟同叫化子不相上下。” 4、平分秋色,读音píng fēn qiū sè,汉语成语,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当然不能和一个成人,况且是世袭基督徒,平分秋色。” 5、并驾齐驱,读音bìng jià qí qū,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 出处:朱自清《歧路灯》:若让我估量这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2.描写相似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夜,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3.求描述两个人在一起的古诗句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意思是: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两汉孙武《别妻书》 意思是: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意思是: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意思是: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春秋无名氏《国风·郑风·风雨》 意思是: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4.形容两个人关系好,达到彼此身同感受的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 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 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 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知音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无形的 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 寻味。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 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 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 地。 9.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 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 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 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 《送别》) 11.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 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形容同类人的成语志同道合 【近义】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义】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用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一丘之貉 【近义】一路货色、泾渭不分 【反义】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释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用例】否塞晦盲,真若~。(严复《救亡决论》) 6.形容两个人很相似的四字词语或者成语同恶相济 随俗浮沉 狼狈为奸 沆瀣一气 同流合污 蛇鼠一窝(不是成语) 臭味相投 一丘之貉 同气相求 猫鼠同眠 词 目: 猫鼠同眠 发 音: māo shǔ tóng mián 近义词: 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释 义: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 处: 《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示 例: 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六出) 词 目: 同恶相济 发 音: tóng è xiāng jì 近义词: 狼狈为奸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释 义: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 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示 例: 惟此群凶,~。(《南史·梁本纪》) 词 目: 臭味相投 发 音: xiù wèi xiāng tóu 近义词: 沆瀣一气、同气相求、狼狈为奸 反义词: 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坏人投合在一起 释 义: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出 处: 《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示 例: 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八回) 词 目: 同流合污 发 音: tóng liú hé wū 近义词: 同恶相济、狼狈为奸、随俗浮沉 反义词: 泾渭分明、洁身自好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释 义: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 处: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示 例: 此数贼者,~,败坏国政。(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简单列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的成语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一模一样 一、大同小异 【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译文】:大同与小异同,这就是小异同;万物都同完全不同,这就叫做大同异。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近义词】如出一辙、求同存异、小异大同、云泥之别、并行不悖、神肖酷似、相差无几 【反义词】天悬地隔、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天渊之别、迥乎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二、相差无几 【解释】: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译文】:只有他和阿,从生到死相去几何?好的和坏,相去怎么样? 【近义词】八九不离十、未达一间、不相上下、并无二致、大同小异 【反义词】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三、如出一辙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译文】:这四个人的过错,如出一辙。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 【近义词】如同一口、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一模一样、别有风味、墨守成规 【反义词】背道而驰、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不拘一格、众口难调、独具匠心 四、千篇一律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译文】:张公虽然又千篇,还是一种风格而已。“宋.苏轼《答王学校书》:“现在考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也满足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照猫画虎、如出一辙、千人一面、老生常谈、规行矩步、如法泡制、一成不变 五、一模一样 【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物 【近义词】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