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诗中对吴刚的记载清霜入晓鬓。攀龙九天上,谗巧生缁磷,开门列华茵。 英声振名都。 垂恩倘丘山,四坐无凡宾。千金散义士,高价动殊邻五古·赠崔司户文昆季 双珠出海底。 布衣侍丹墀,俱是连城珍,天路将何因,持为寒者薪。才微惠渥重。路傍已窃笑。 惟昔不自媒,馀辉傍照人,忝列岁星臣。 侧见绿水亭。 欲折月中桂,白露生衣巾。明月两特达。 一去已十载,今来复盈旬,密勿草丝纶。岂伊箕山故,担簦西入秦,特以风期亲,报德有微身 2.殿前拾得露华新,乱花渐欲迷人眼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使得路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玉颗珊珊下月轮,-桂花从天而降,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注解: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吴刚折桂,是因为要生火辟寒。而被砍的月桂伤了又合,永无间断,就像人间的劳动者那样,为生存而要与自然作斗争,而自然的生命力是顽强的,生生不息。 至于嫦娥是因为误服仙丹而升天的。她一直被美化成丽人形象,如月之皎洁。这种写法虚实结合,令人疑幻疑真,从现实见到的桂花到想像广寒宫的生活。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