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不琢不成器的成语玉不琢,不成器 编辑 "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中文名 玉不琢,不成器 拼 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出 处 《礼记·学记》 解 释 比喻人不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目录 1 成语解释 2 成语典故 3 词语辨析 成语解释 编辑 【成语】: 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解释】: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解释〗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意思】 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出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孔子名言100句里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