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晌贪欢类似诗词1、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3、晏殊《浣溪纱》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4、李之仪《踏莎行》一别芳容,五经寒暑。回文欲寄无鳞羽。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5、秦观《临江仙》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6、纳兰性德《木兰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7、纳兰性德《浣溪纱》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一晌贪欢 亦是虚幻 之类唯美的句子宋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李煜(南唐后主)《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花 非 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飞满天)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又作游丝软系飘春榭) 林黛玉 陈晓旭版 [2]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3]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4]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又作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表达什么情感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后主词多不用典,词句清新,情感自然。 读后令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本词上阕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然后记梦。 倒叙很有价值,似我等身手,用之尚可避免写成流水帐。至于后主诗词天才,用此法意在加深梦与醒之对比,突出以欢乐陪衬着的悲哀。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中醒来,听到雨声潺潺。 已是暮春时节,天将破晓,仍然感到寒气逼人。“阑珊”,零落,衰残之意。 春意阑珊,点明这是暮春时节,春意已经消歇了。“五更”是古人夜间计时的单位。 五更天也就是拂晓时分,俗话说“鸡鸣五更”,天将明未明之际。暮春夜短,五点天已大亮,此时应是凌晨四时许。 如此就点明他的早醒,并暗含欢乐之梦的短暂,及不能安眠的痛苦。这些都是细小之处,但诗词由于受字数、平仄、音韵的限制,词人恨不得将一字掰成十字用,所以必须在细小的地方做足工夫,使每一字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表意功能,所谓小处不可随便是也。 春意的消歇和寒气,都带有感情色彩。由于众多诗人的用词习惯,使得诗词中某些字词被赋予其他场合中并不具备的含义。 如“寒”常用于表达哀怨凄凉的情绪,而春逝也充满伤感。这些含义词典上是查不到的,但熟读诗词却可以有所感受。 学科有术语,江湖有黑话,诗词乃晶莹珍品,浅尝辄止,仅知大略,深入其中,方觉其味。通过这种种安排,后主用十六字营造了一种伤感、哀怨、凄凉的气氛,作为序曲。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两句是这首词的关键句。 身是客则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因为那是一切伤感、哀怨、凄凉的根源。这首词,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可是,如无这关键句、关键词,那一切情感就失去了真实性,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客,字面上是宾客,实指俘虏。倒不是怕惹恼宋太宗,因为之前已有“一旦归为臣虏”的句子,而是作词讲究含蓄,故称之为“客”。 俘虏的日子是什么滋味?那不仅丧失了一切自由、丧失一切尊严,而且头上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这时,李煜感到这剑晃得更厉害了。 这首词是他一生的最后一篇,《乐府纪闻》载:后主归家后与故宫人书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 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虽然李煜没有把它当作绝命诗来写,但从词意来看,他已经感到,距离那个日子不远了。 含蓄的好处就是可以用平淡的字眼,营造极强的情感效果。梦、身、客都很平常,但句子的意思却是:只有在梦中才会忘记俘虏的身份,才有片刻的欢乐。 以梦中的忘却映衬现实的感受,以片刻的欢乐映衬永久的痛苦,对痛苦的描述达到了常人可以想象的最高境地。 上片通过述事表现情感,下片则是更直接地抒情。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独自两字用在这里,有很强的表现力。我等自由人,成天忙忙碌碌,独自当然很惬意,囚徒的独自,意味自然不同。 凭栏通常要远眺,联想会把那看不到的三千里地山河,送入眼底,岂不更加惆怅。 “别时容易见时难”,这句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出,二者同为名句。 义山有二难,前者是难易之难,后者是难过之难。后主将难改为容易,反其意用之,单从文史、词话角度看,也很有意思。 聚散得失总关情,后主之痛是亡国之痛,是失去江山社稷之痛。他的容易,饱含了轻易、草率和仓皇。 政事草率,大好江山轻易送人,不得不仓皇辞庙,匆匆赴汴,再见还有可能吗?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是结尾。后主可能花了不少心思。 这结尾与开篇呼应的十分贴切。雨潺潺,是流水的原因,流水送落花是春意阑珊的写真。 天上人间,其说颇多。其实,诗词不是科学论文,讲究确定性。 词人常把自己的作品写成双关和多重意义。读者在不出作品主旨的范围内,不妨各执一义,也可兼通多义。 总之,天堂般的帝王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人间的囚徒生涯如此不堪忍受,还不如早早归去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历来是人们借以表达情感的景物,或借水抒情,或托水咏志。流动的水有更强的触发力,水荡人心,心随水动,它总能以多姿多态的样式,激起人们的种种情怀。 水不倒流,时不再来,春去也,美好的时光已然流去,不会再回。流水载着落花,流走了,也载着他的江山社稷,载着他毕生的荣耀,毕生的欢乐,流走,流走了。 4.表示失落的诗词1.望湘人·春思 宋代: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2.葛生 先秦:佚名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3.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 5.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表示淡然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赵蕃 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 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北宋·欧阳修 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刘沧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范文澜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