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革命精神的古诗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明·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弘扬中华文化的诗句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堦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是为辞缘。 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与前者相比,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 3.近代的诗词1;余光中《乡愁》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2; 舒兰《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3; 席慕容《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4 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6;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弘扬中华文化的诗词歌赋——屈原恨 秦皇十年吞八荒,志比鸿雁六国亡。 南疆纵横九万里,视秦下吏如爹娘。 书字同文歌同音,天下从此无侯王。 昔年文王卧病榻,鬻熊亲奉始封疆。 不愿天下尽归楚,但冀国祚万世长! 颛顼传国八百年,何事空投汨罗江? 战国方是好时光,男儿此时现锋芒。 欲致国君尧舜上,奈何乌云掩圣光。 中秋月圆人难圆,独酌杯酒愁思长。 忽闻怀王意西去,三闾泣泪两鬓霜。 三元辞岁国途微,岂可以此祀三皇? 中秋赏月重阳菊,把酒无须南山望。 忠君岂知祸事酿,忍将洁躯付浊江? 端午吃粽洗艾蒿,屈子益恨情愈伤。 恨己不能挽狂澜,恨己不能逐虎狼。 此志永存天地间,浩气汤汤正气张。 ——蝶恋花.念屈原 一叶孤舟绝汨罗,形容单薄,罢黜犹忧国。 少年豪气志蹉跎,两鬓微霜不堪说。 从来忠骨多寂寞,一世风波,清衣怎堪浊。 铮魂化作江中土,江上留作渔父歌。 ——中华怀古 开天辟地一甲子,东风送暖又国庆。 曲殇流水亘古今,华夏雄传五千年。 古今一脉相传承,灿烂文明先人传。 清明倍感思先贤,登高拜祖意惆怅。 杏花村外酒香飘,黄帝陵前万人祭。 清风拂柳雨濛濛,轻烟浮动隐青山。 惟愿先人在天灵,苍天赐福佑中华。 汨罗江岸楚辞传,至今千里留楚风。 应怜屈子亡国恨,从此江水不朝东。 龙舟破浪千帆竞,风飘粽香拂两岸。 千家万户插艾叶,五湖四海齐欢腾。 正月十五月中秋,东风十里桂花香。 人聚中庭共赏月,月隐清辉万点星。 游子见此益思乡,手执月饼意彷徨。 今昔风景更如昔,遥望明月寄相思。 相思苦短情更长,爆竹声中庆团圆。 欢聚只恨夜更短,高举金樽更迎春。 门前对联红两边,龙飞凤舞喜气洋。 祖国山川家更好,岁岁年年新气象。 六十华诞家温馨,十三亿人齐欢腾。 中华崛起龙飞舞,气贯长虹傲苍穹。 ——兰池宫夜谈 幽灯暗点雨垂帘, 冷月无言剑气寒。 大秦铁军等闲去, 不及兰池一夜谈。 兰池宫是秦王嬴政的水景园,嬴政曾多次在此与李斯夜谈,共商国是,奠定了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帝王之业。 5.近代有没有优秀的古诗词《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诗人: 秋瑾 秋瑾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词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诗人: 王国维 王国维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无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诗人: 秋瑾 秋瑾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七律 《惯于长夜过春时 》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人: 鲁迅 鲁迅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七律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诗人: 孙中山 孙中山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七律 《浣溪沙 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诗人: 郑文焯 郑文焯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词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诗人: 鲁迅 鲁迅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七绝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诗人: 吉鸿昌 吉鸿昌的诗 朝代: 近代诗词 体裁: 五绝 6.近代古诗词有哪些《沁园春·雪》 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近代:**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自嘲》 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题小像》 近代: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求一首弘扬中国美德的诗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今之世,吾罕见好德如好利者也。礼崩乐坏,君子宁不痛心疾首乎。今谨以斯群聚同道之友,愿共存德善于心,同著礼乐于国,幸甚至哉,文以咏志。 今之人为利所驱,以利为重,世风日下,传统渐薄.故设此群,倡中华之文化.入会者须以德为先,以道为本,以善为根,以复兴华夏为己任,弘扬传统尽绵薄(之力). 今世人逐利重利,世风日下,泱泱中国之文化传统日渐淡漠于民心,故群以继承与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为要旨,凡入我群者,必尊群规,先德本道善心,为弘扬我中华美德尽微薄之力。 凡民间艺术、汉服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文武才艺、儒佛道易之专好者,街我群之梁才,望投身于群,为我中华文化之复兴尽一己之力! 8.关于古诗及近代诗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v诗歌何时称之首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 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 "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v诗人的来源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 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 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 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 《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 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 《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 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 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v题画诗之考 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 "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时已经产生。 9.诗歌创作:以弘扬中华文化我的祖国,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