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怎样读好古诗词

1.怎样朗诵好古诗词

诗歌、散文是朗诵中常见的两种文学体裁。

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情感及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

散文是通过对某些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则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至可以三者兼备。 呢? 1.选好朗读的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好自己要朗读的诗歌或散文很重要。有的诗歌语言精美、感情充沛、节奏韵律感强适合朗读,如余光中的《乡愁》、舒的《致橡树》、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而有的诗歌语言平淡、感情内敛、节奏韵律感较差只适合默读,不适合高声朗读。

有的散文语言富有表现力、抒情较浓或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对话就适合朗诵。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冰心的《小桔灯》等。

2.读对字音。读音准确,发音清楚;不丢字,不添字;能正确读出重读的字词和合理运用“音变”(包括轻声、儿化、“啊”字的变读),这是对朗诵者的基本要求。

3.读准节奏。朱光潜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媒介。”

朗诵诗歌时,必须运用适当的节奏,使言语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发挥语言的最佳效果,把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什么是节奏呢?节奏就是语言在一段时间内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快慢、高低、长短、轻重的现象。

朗诵者朗读时不读断句、不重复字句,词和词、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衔接合理是把握节奏的前提。根据材料,朗读速度不过快、过慢;音调适中,不过高、过低;断句自然合理,不过长、过短;语气符合情境或人物身份,不过轻、过重。

现在有许多新诗,形式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也不押韵,但朗诵时仍须保持诗歌的韵味和音乐美。要保持诗歌的韵味和音乐美,必须留意句子结构,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地划分音组、节拍。

当然,每一首诗的音组、节拍不可能一样,即使是同一首诗,不同的朗诵者的处理也可能不同,不过一定要根据内容的表达和感情的需要,找出最适当的音组、节拍,然后声情并茂地呈现出作品的风格。 散文的结构灵活,不拘章法,不像小说、戏剧那样要有曲折的情节、强烈的冲突和突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像诗歌那样有节奏韵律。

朗读时要以“神”贯串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立意,处处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散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紧牵听者的思绪。 4.酝酿情绪。

朗诵者感情要充沛,精神要饱满,准确地把握诗歌散文的主题及作品的思想感情。另外朗诵时服饰、动作、眼神要得体,无需像小说、戏剧那样绘色绘声地讲述情节、塑造人物,点到即止,不要太夸张。

5. 渲染气氛。选择恰当的音乐,用配乐烘托、渲染气氛,有利于朗诵者表达作品的情感。

6.诵读形式要注意多样化。

2.怎样才能朗诵好诗歌

1.深入领会诗的语言和意境,使自己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诗人产生共鸣,朗读起来才会以情带声、生动感人。

2.声断情不断,用感情联系跳跃的结构。诗歌概括性强,常常抓住最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的几个镜头,进行跳跃式的描写,诗段与诗节之间也常有较大跳跃。朗读时,要运用语调的变化,把前后连贯起来,使感情延续下来。

3.分好“音步”。“音步”即一句诗用停顿分成的段落,又叫节拍或节奏。它可以使人感到句式的变化,产生鲜明的节奏感,便于思考和理解。古诗音步固定,新诗不很整齐,长句子一般可分为三四个音步,特别短的只作为一个音步。音步里包含音节多的,读起来要紧凑,少的则舒缓,使两者所占时间大致相同。

4.读好韵脚。 古诗平仄对仗,韵律严整;新诗无平仄要求,但讲求语势的抑扬。新诗古诗都讲求押韵,韵脚宜用拖长字音显示,不宜用重音突出,否则会冲淡逻辑重音,影响语意的表达。

3.怎样朗读好诗句

【1.选好作品深理解】: 诗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二,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三,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

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四,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2.感受意境有真情】: 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 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为例。

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 人的身躯与狗洞,"自由"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

在朗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意境的感染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在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知,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待着, 地下的烈火升腾, 让我和这活棺材, 一齐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比如,"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所以,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否定的态度感情,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

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那意境便顿然消失。还比如,"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深沉内在,自励自勉,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采用上扬语势,像是在发出号召,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须从整体把握,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3.把握基调重节律】: 基调是指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是总的态度、感情的倾向,节律就是指诗歌及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基调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既要注意总体的色彩,即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基调总的色彩制约着每个具体的句、段、行的表达色彩;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分量,即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把握准了基调,也就把准了朗诵的总的色彩和分量,即总的倾向、方向和意向。

基调的确定,特别强调对文字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细化为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感受。最终形成整体对个体的统摄关照,个体对整体的呼应。

基调的声音表现,虽然离不开音高、音长、音强,但更强调音色的变化,如明暗、松紧、抑扬、顿挫的自如弹动,鲜活铺陈。 把握准了基调,朗诵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基本的方向。

节律是诗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诵成功的关键。 格律诗由于字数一定,在朗诵时应体现出这一特点,使听者感觉出这一点,这很重要。

停连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乱重新安排,也就是说,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诵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一定的样子来。 另外,格律诗还应体现出语节一定。

语节含有音步、节奏的意思。语节一定,在诗的格律上表现为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

不同的格律。

4.中国古诗词应该怎样读

朗诵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