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的清凉的水的诗句这一首形容清:李白《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明镜形容水清,屏风比喻山)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想起 【天阶月色凉如水】,可这不是写水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个也不是单写水的。 《虞美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天涵水:谓水天相接,浩渺无际。沧波:沧凉的江水。 背飞:背向而飞。倚阑:靠着栏干。 2.形容凉快的古诗词1.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6.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7.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8. 译文: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9. 作者简介: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秋夜曲》10. 译文: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11.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子夜秋歌》12.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13.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秋登宣城谢眺北楼》14.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15.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3.描写“水面平静”的诗句有哪些1,《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宋代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译文: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满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 2,《钱塘湖春行》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832,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3,《苏幕遮·燎沉香》宋代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4,《雨后池上》宋代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5,《江馆》唐代 王建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译文:微风轻轻拂过水面,远处传来夜市歌女那婉转悠扬的歌声。站在夜市旁边的水亭之中,放眼望去,在夜市的灯火之下,正活动着盛妆女子婉丽的身影。 4.形容清凉的诗句《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 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江楼夕望招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恤刑遍空於囹圄,八面调顺兴时雨。 我且惭无及物功,哀哉狱讼经炎暑。 清凉坐起受官荣,几许能仁善规矩。 倏忽从天降下来,滂沱敢望如斯睹。 预丰苗稼瑞三秋,有感秘通消灾苦。 《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谁人信我说,我说亦非常。 苦行分明乐,缘深解即忙。 乖持如似梦,慕道得清凉。 影响随声应,玄门可度量。 《偈颂一百零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万本青松,后人标榜。 临济儿孙,当机不让。 5.形容水面的诗句很难找到 关于描写水的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3.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5.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8.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竹枝词》 9.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 10.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11.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陪族叔刑部》 1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江夏别宋之悌》 6.描写夏天山里流水凉快的诗句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五月十六夜,病中无聊,起来步月五首 皇太后阁六首 宋 苏轼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 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宋 杨万里 夏日虽炎夜却清,四更还更胜三更。 露从玉兔须根落,风在银河浪底生。 7.表示凉爽的诗句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3.新凉 宋代: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4.凉思 唐代: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5.已凉 唐代: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8.描写水面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竹枝词》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陪族叔刑部》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江夏别宋之悌》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源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续传灯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嘉泰普灯录》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