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老人孤独的背影用一些优美的诗句来形容1、《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宋代: 苏辙 岭头卢老一炉灰, 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 知君海上去仍回。 译文: 灵头芦萝的骨灰,长根状茎和短根状茎分别种植。低从上一代中消失了。志军出海返回。 2、《鹧鸪天 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为赋此词》 宋代: 苏轼 笑捻红梅亸翠翘。扬州十里最妖饶。 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刘郎几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译文:微笑,扭动红梅绿泉。扬州十里是最迷人的地方。夜幕降临,家人都看到了,精神淋漓迷人。美丽的后眼,跳舞时的腰身。刘朗有几次想消失。明朝酒醒知何处,云间肠断自玉笑。 3、《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 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不相信芳春是厌倦了老人,老人几次送玉春,珍惜春天快乐的墨子频频出现。微笑和唱歌是我的全部意志,让人心烦意乱和醉酒,唯一真正重要的是喝醉。 4、《逢老人》 唐代: 隐峦 路逢一老翁, 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 四回五回歇。 译文:这条路遇到一位老人。寺庙洁白如雪。一英里,两英里。四次五次。 5、《击磬老人》 唐代: 王昌龄 双峰褐衣久, 一磬白眉长。 谁识野人意, 徒看春草芳。 译文:双峰棕色的衣服很长。长长的白色眉毛谁知道野心?白白看春草。 2.描写老年人的诗句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3.形容老人孤独,历经沧桑的词有哪些形容老人孤独,历经沧桑的词有饱经风霜、饱经沧桑、饱经霜雪、孤苦伶仃、茕茕孑立 1. 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2. 饱经沧桑[bǎo jīng cāng sāng]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出处: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3. 饱经霜雪[bǎo jīng shuāng xuě]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4. 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5.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例句: 1.小王的职位被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很是懊恼。 2.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至亲,落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他是个瘦高个儿,看上去饱经风霜。 4.大雨无情的下着,一颗颗大的雨珠从那饱经风霜的脸颊上流下来。 5.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 6.他们的宗旨是让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堡重现昔日的辉煌。 4.形容老人的古诗词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