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潜山的古诗句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王伟《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注:此处“曲、竹”和“俱、都”是两种版本,请大家不要无谓的更改!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描写潜山的古诗句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王伟《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天柱山诗词天 柱 山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唐)李 白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唐)白居易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宋)王安石 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 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宋)苏 轼 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宋)朱 熹 潜山带荆衡,凌厉首开辟。 撑空云霞断,半岭阴晴隔。 (宋)黄庭坚 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明)李 庚 天柱通神 王 蒙 天倚此柱地挺乃峰,潜龙在田指日飞腾 张贤亮 孔雀东南飞,徘徊恋故枝。西北望天柱,上与浮云齐。古有王安石,今有张恨水。野性并诗心,原来俱在此。 邵燕祥 天 柱 山 王 蒙 有山名天柱 其势何雄哉 兀然顶天地 不驯逞傲桀 天堕石为鼓 谁来擂拍节 跃跃石如蛙 何处跳天阶 伸延石若桥 通天复奔月 触目石如剑 寒风映霜雪 惊恐迷知性 不知己何在 大雾已弥天 不知山何在 不知柱何在 不知路何在 在在如匪在 不知如不在 峥嵘峰如刀 欲分雾之海 分海海岂分 劈潮潮未歇 云雾织绵缎 峰峦布阵列 气势颇逼人 形状更奇绝 糊涂入壳中 如何出云霾 幽幽洞若线 匍伏走蛇蝎 千曲百折后 豁然亮山野 遍坡草开花 朵朵展异彩 悠悠清风起 林木喜相接 此处影横斜 彼处日明灭 忽又光秃秃 冷面坚如铁 寂寂沓无人 森森并切切 骇然复凄然 喧嚣都忘却 忽然谷若渊 无底亦无结 众生皆归一 六合一墓穴 临之心若失 观之胆欲裂 无形又无觉 思之多疑惑 愁肠转喜悦 会当正其时 不可存苟且 爬山不言老 巅峰尽可越 石山无定势 起伏皆激烈 我见山多矣 未见此山倔 或如随便堆 或如任意写 或如砍抡砸 或如嬉笑谑 或如示警策 或如惩顽劣 或如惊流俗 或如戏鸦雀 挥洒浑不论 块垒狂渲泻 或谓多禅意 万象皆心界 或谓后现代 全不讲章法 淋漓乐构解 造化自威风 意深未可猜 大匠本无心 大道能有略 天意即无意 舒卷随他去 无心见天心 无心自绝决 庸人吓欲死 凡人谓匪帅 俗人评头足 衰人唯拙劣 天才皆寂寞 奇山亦可哀 天柱少知音 今朝知音届 大作大手笔 心通便相悦 登之有所感 懔懔未敢噱 噫吁乎王子曰 伟哉天柱山也 4.安徽省潜山县有什么名人,名地,旅游怎样人文景观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80年代初,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具有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手迹。 山谷寺(三祖寺):山谷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相传:南朝梁时,白鹤道人、宝志和尚两人都想在此建道场,梁武帝命他两各施法宝识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鹤,和尚抛锡杖,鹤飞在前,将落地时被锡杖飞来声所惊,止于他处,锡杖卓立此地,宝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 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建于唐玄宗时,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历七年,赐号曰觉寂,塔高六丈,七层八面,结构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级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有四门相对,两虚两实,虚实分设。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来潜山拍下了觉寂塔的雄姿。 舒王亭:即“潜阳十景”之一的“舒台夜月”,故址在潜山城内东南隅天宁赛上,舒王台环境十分清幽雅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竞通宵达旦。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后人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胭脂井:位于县城东郊的潘铺乡,相传汉末、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绝代佳人。两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妆,逾年历岁,井水渐为胭脂染红,故称“胭脂井”。后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闻。井栏石上,犹刻有“建康元年干月”字样,虽是字迹模糊,却是历史的见证。 石牛古洞:街北头山各溪涧中,有如牛的大石两处,此处不仅风景优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家手迹居多而驰名远近,石刻数量近300方,内有李翱 、李德修等唐代名家和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等宋代名家的真手迹,这个古洞是考证历史学习书示,研究石刻艺术。观赏吟哦古诗词的绝好处所。 5.形容天柱山文化影响的诗天柱峰 宋·范成大 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潜山作天柱。 我今卧游长掩关,却寓此石充潜山。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嵝何由攀。 南州山骨孕清淑,乳孳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 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 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 天柱峰 宋·朱熹 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功。 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题潜山 宋·曾惇 潜皖相峥嵘,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 汉皇重封事,兹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 斟酌赏罚柄,惠泽均雨露。 开元政熙洽,一夜一软语。 皇家谨司锁,剑戟生卫护。 十年兵火余,所存一二数。 兹地岂湮没,栋宇仅如故。 两山势若抱,巉崖如虎踞。 下视万木杪,溪流更奔注。 忽有羽客来,相寻恣幽步。 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 岩石掩如扉,心有神仙驻。 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栖处。 愿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 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烟雾。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6.形容天柱山文化影响的诗天柱峰 宋·范成大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汉家惮远不能到,寓祭潜山作天柱。我今卧游长掩关,却寓此石充潜山。 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嵝何由攀。南州山骨孕清淑,乳孳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赋小峥嵘,雷雨飞来伴幽独。哦诗月明清夜阑,坐看高影横屋山。 摩霄拂云政如此,吾言实夸谁敢删。天柱峰 宋·朱熹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功。 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题潜山 宋·曾惇潜皖相峥嵘,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荡云涛怒。汉皇重封事,兹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斟酌赏罚柄,惠泽均雨露。 开元政熙洽,一夜一软语。皇家谨司锁,剑戟生卫护。 十年兵火余,所存一二数。兹地岂湮没,栋宇仅如故。 两山势若抱,巉崖如虎踞。下视万木杪,溪流更奔注。 忽有羽客来,相寻恣幽步。扪萝度绝嶂,涉水得微路。 岩石掩如扉,心有神仙驻。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栖处。 愿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烟雾。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7.写“小雁塔”的古诗词有哪些1. 《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2. 《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 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 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 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3. 《减字木兰花·摇毫铸藻》 宋代:葛立方 摇毫铸藻。纵有微之应压倒。 万里鹏程。南省今书淡墨名。 胪传丹陛。月里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4.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5. 《游溧阳下山寺》 唐代: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