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是表示中国强大的诗有的话请告诉我《赞美》 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谁能告诉我,中国谁写的现代诗好海子或泰戈尔或汪国真 例如:1.海子:朦胧派诗人,他的好多诗充斥着另外一个世界的召唤,在他的那个世界里,孱弱的人,只因着诗,就得找了无比的难以摧毁的诗之王国的信仰。我喜欢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汪国真:上个世纪90年代的著名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在1990年出版后引起轰动。汪国真的诗歌积极向上,表达出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我喜欢他<;热爱生命》 3.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近代诗人,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一生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20余部剧本,著名的散文诗有《飞鸟集》、《吉檀迦利》。我喜欢他的《吉檀迦利》,而且这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可以买一些看看,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3.谁能告诉我这些诗句的意思1 形容女子笑靥如花 和美目传情 2 长短恰到好处(大概形容手臂或玉腿或鼻梁一类的) 面色适中 3 美女醉态 脸红微醺的样子 4 容貌掩盖了古今一概美女,连荷花都羞于和她的玉颜相比 5 北方有美女 容颜绝世而独步天下 一回头可以使一座城池(的人)为之倾倒,再回头可使国家倾覆 6 形容越女西施 顾影自怜 7 曹植《洛神赋》中形容曹丕之妾宓妃的名句 形容其发式和身段 8 上句说美人比芙蓉还美 下句写景衬托美女之美 9 俏丽如春桃 清淑如秋菊 10 女子之德?又有贤淑又有天真又夸肌肤骨骼 貌似古代择妻标准 虽然不是悬赏的 还是手打了半天 看辛苦给分吧 4.谁能告诉我下面诗句表达的情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