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站到底题库出自木兰辞的成语扑朔迷离最初是形容什么动物的出自木兰辞的成语扑朔迷离最初是形容兔子的。 扑朔迷离 pū shuò mí lí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出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结构】联合式。 【用法】现多用来形容事情杂乱。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朔;不能读作“shù”。 【辨形】扑;不能写作“仆”。 【近义词】虚无飘渺、眼花缭乱 【反义词】一清二楚 【辨析】~和“眼花缭乱”;都有“不容易看清楚”的意思。但~偏重指客观事情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偏重指主观感受十分复杂;一时分辨不清。 【例句】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之感;使之难明真相。 2.一站到底的题目是从哪出的这咱题目可能不是由观众出题,因为节目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观众出题的联系,如果“观众出题”是本节目的亮点,那它一定会不停宣传。象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一样:《联合对抗》,并不是第一个成功的益智类节目,但是却是国内第一个提出了“观众出题”的节目。 我觉得这个“一站到底”不错,尤其是前几个星期一位语文老师得到最后的奖励,说要把奖品都换成瑞金,给一位支教老师送去时,我都流泪了。因为最后一战她失败了,大赛没有,而且十件奖品减半,但主持说,节目组决定把另一半奖品也换成钱,也一并送去时,这位老师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楼主可以去联合对抗试试,没准出的题还能为你赢得奖金呢。 3.古诗词试卷答案一、填写古诗名句。 粉身碎骨全不怕,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欲饮琵琶马上催。 ,五千仞岳上摩天。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谁言寸草心,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二、按照要求填写诗句。1、描写山水的诗句有2、歌颂友谊的诗句有:3、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有:4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有:5、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有:6、写友人送别的诗句有:7、反映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有:春: 夏: 秋: 冬: 8、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9、描写竹、柳等植物的诗句10、描写鸟类等动物的诗句11、描写梅花的诗三、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6分(1)柳树: (2)小草: (3)春雨: (4)梅花: (5)黄鹂: (6)庐山: 四、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7分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①孟郊 ②高适 ③白居易 ④杜甫〕⒉《塞下曲》的作者是( ) 〔 ①刘禹锡 ②卢纶 ③张志和 ④柳宗元 〕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 〔 ①杭州 ②苏州 ③扬州 〕⒋《山行》描绘了( )的景色。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5.于谦是( )诗人。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清朝 ④明代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 )。〔 ①李白的《静夜思》 ②李白的《望庐瀑布》 ③李白的《赠汪伦》〕7“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 〔 ①乘、搭 ②同“座”③因为 〕五、按古诗内容填空。6分⒈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绝句》《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 , 。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是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 。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 。2、“时值清明,客居外地的人难免生出思乡之情,绵绵的春雨,更惹起行旅之人的愁绪”相对应的诗句是 , 。 它出自 代诗人 的《 》。答案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7、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不会9、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1)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5)黄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六、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7分 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4)。 〔①孟郊 ②高适 ③白居易 ④杜甫〕 ⒉《塞下曲》的作者是( 1) 〔 ①刘禹锡 ②卢纶 ③张志和 ④柳宗元 〕 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2)。 〔 ①杭州 ②苏州 ③扬州 〕 ⒋《山行》描绘了( 3)的景色。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 5.于谦是( 4)诗人。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清朝 ④明代 〕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 3)。 〔 ①李白的《静夜思》 ②李白的《望庐瀑布》 ③李白的《赠汪伦》〕 7“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1 )。 〔 ①乘、搭 ②同“座”③因为 〕 七、按古诗内容填空。 6分 ⒈在《登鹳。 4.一站到底题库“难得糊涂”是清朝哪一位以画竹子闻名的书画家的著名作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