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鬼神的诗句《隐者》张籍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 救病自行药,得钱多与人。 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每见邻家说,时闻使鬼神。 《绿章封事》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2.有哪些形容鬼怪的诗句1、《渔家傲·抛却俗情缰锁解》 年代: 元 作者: 姬翼 抛却俗情缰锁解。般般放下身轻快。绝尽尘情忘世态。无人采。本来一点常安泰。处处唯求真自在。谁能出货图人卖。不是闲神并鬼怪。无相碍。何劳盘果香烟赛。 2、《沁园春 龙》 年代: 元 作者: 王* 静藏深渊,动游碧落,灵妙潜通。遇时至神知,乘阳便起,雷轰电制掣,雾霭云从。展尾昂头,穿山透石,一举冲霄气势雄。神威烈,把黄河倒卷,白浪翻空。须臾霖雨漂洪。却都在天瓢一滴中。发通身*火焰*,飞光走焰,山精鬼怪,绝迹潜踪。变化无方,去来无碍,自得乾坤造化功。功成后,但归心明主,永效年丰。 3、《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拔舌犯世深忌,枕肱夸师绪言。 徂徕生为鬼怪,伊川死尚还魂。 4、《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杨岐设忌,做尽鬼怪。 径山设忌,一无所解。 随分淡淡薄薄,点一杯茶, 烧一炷香,谩礼三拜。 若谓报德酬恩,兔子吃牛奶。 5、《山居诗》 年代: 宋 作者: 释延寿 危岭如登百尺楼,千般异景望中收。 浮生但向忙时过,万事须从静处休。 道直岂教容鬼怪,理平唯只使魔愁。 空门莫说无知己,满目松萝是我俦。 6、《颂证道歌·证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种性邪,错知解, 不体玄机持五戒。行行坐坐执空观, 见境见尘增鬼怪。 7、《偈颂六十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原妙 一阳来复,万物咸新。 恭惟盲龟跛鳖,鬼怪妖精。 莫问前长后短,大家扶起破沙盆。 8、《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髯夫当前黧妇后,腊鬼作粮驱鬼负。 虹霓可驾雷可车,胡为役鬼来肩舆?乃知老馗未公正,怙 威植私干律令。 玄云沈阴鬼怪多,馗乎馗乎奈尔何! 9、《合崖湫》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合崖何嵌崆,湫水何浺瀜。 瀛污暨积潦,滞泥不朝宗。 有时见鬼怪,无人荐王公。 止可饮麋鹿,未尝产蛟龙。 山甿自神之,祠祀众口同。 今春商於旱,太守职忧农。 先请境内山,熊耳有如聋。 乃迎是湫水,盈乎素缶中。 州民与郡吏,觋女杂巫童。 朝祈又夕祷,拜起虔且恭。 馨炉复茵爵,牲币洁而丰。 适与天雨会,三日势蒙蒙。 致谢送水归,尽礼有始终。 水旱盖定数,灾祥与政通。 傅岩道丧久,咄尔贪天功。 10、《理欲》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理欲分明有两途,何为捷径世争趋。 岂愁今古无化论,长恨乾坤有腐儒。 甘与徂为鬼怪,肯犹介甫接浮图。 从来逆迪分凶吉,於穆昭昭不可诬。 3.变身鬼差的唯美句子变身鬼差的唯美句子 4.描写夜叉神的诗句1. 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鸠摩罗什 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红楼梦》第五回:“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 宝玉 拖将下去。”《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龙王就真着了急,天天水晶宫摇摇晃晃,满宫廷乱响,赶紧派了巡海夜叉去探听。” 2. 比喻丑恶凶恨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建中靖国 元年,侍御史 陈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为笑面夜叉。”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会收拾屋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教他怎样也不是味儿!” 编辑本段相关含义 阿修罗—夜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夜叉鬼,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画里的夜叉的头部如驼峰状,无发,手持铁叉,面狰狞可怖。 ●比喻丑恶凶暴的人。 ●夜叉,半神,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war3的RPG“DOTA”里的一件敏捷系武器 ●夜叉:神造的阴间物种,有接近神的体格,接近鬼的模样,却没有被赋予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但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潜力,可以吞噬或者和以上各物种结合成为新的强大物种,不可预测。(《夜叉传》[1]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再构造) 编辑本段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其中是指类半神,财神俱毗罗的侍从,守护其在吉罗娑山的园林和山中的财富。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为生主补罗底耶所生,或生于大梵天的脚掌,双方通常相互敌对。佛教所说,“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为天龙八部众之一。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夜叉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 编辑本段夜叉八大将 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大日经疏》五曰:‘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枳迦,旧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罗。’ 编辑本段越挨骂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众的第三类,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属于鬼类。 夜叉 有一天,佛陀讲了这样一件事。说,往昔,有一个夜叉,形状长得很矮小,身上的颜色特别难看,脸长得又黑又丑。这一天,这个夜叉心血来潮,跑到了帝释的宝座上。帝释,原是摩伽陀国的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势,自然身相美丽端庄,天人尊敬。因此,这个夜叉突然跑到帝释的宝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诸多天众看了,当然便很讨厌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恶语地劝夜叉下来,最后越说嗔恨心越大,用种种方法毁骂这个夜叉。 说来也怪,正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这个夜叉越挨骂,他的恶相越减少,而善相却越来越增加,个子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鲜丽。这可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于是诸天便来到帝释面前,把这个情况汇报了一下。帝释听了,便来到宝座前,很谦虚地对这个夜叉说:“大仙啊,我是帝释!”于是自称了三遍,那个夜叉便渐渐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帝释对众人说:“从今以后,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恶人面对自己时,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赞叹帝释,并鼓励弟子们向帝释学习,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5.关于阎罗王诗句阎罗王贴告示----鬼话连篇 阎罗王做生意----鬼都不上门 阎罗王寨墙——鬼城 阎罗王请人----鬼敢食 阎罗王跳海--根本淹不死 阎王拉二胡------鬼扯 阎王的令箭——要命的 阎王招手---没救了 阎王的扇子---煽阴风 阎王的爷爷---老鬼 阎王办事---尽想鬼点子 阎王吃粟子---鬼炒(吵) 阎王出的计---鬼主意 阎王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阎王吸鸦片---大烟鬼 阎王嫁女---鬼才要 阎王耍魔术---鬼把戏 阎王拉家常---尽是鬼话 阎王奶奶害喜病---怀鬼胎 阎王说谎---骗鬼 阎王爷的告示---满篇鬼话 阎王爷请客---鬼吃 阎王爷讲故事---鬼话连篇 阎王爷审案子---全是鬼事 阎王殿里演戏---鬼看他的 阎王殿里卖狗皮膏药---只能骗鬼 阎王开会 - 都不是人 阎王开店 - 无人买 阎王老爷嫁女儿 - 拾轿的是鬼,坐轿的也是鬼 阎王不戴帽 - 鬼头鬼脑 阎王打瞌睡 - 点错了名 阎王吸鸦片 - 大烟鬼 阎王爷下请贴 - 不去不行 阎王爷拉家常 - 讲鬼话 阎王爷做的芝麻饼 - 鬼点子多 阎王爷的爸爸 - 老不死的鬼 阎王爷的扇子 - 扇阴风 阎王爷的扇子 - 两面阴 阎王奶奶绣荷包 - 鬼花招 阎王爷变戏法 - 鬼把戏 阎王爷说谎 - 骗鬼 阎王办事 - 鬼差 阎王爷敲门 - 鬼到家了 阎王开饭店 - 鬼都不上门(比喻都不敢来) 阎王办事 - 尽想鬼点子(比喻尽是些坏主意) 阎王不穿裤 - 笑死鬼 阎王吃蒜 - 有鬼捣(比喻暗中使用诡计,有人捣鬼) 阎王爷出主意 - 净是诡(鬼)计 阎王爷说谎 - 骗鬼 阎王爷吸鸦片 - 大烟鬼 阎罗殿前唱大戏 - 不知死的鬼 阎王爷皱眉头 - 叉在想鬼主意 阎王爷献计 - 尽出鬼主意 阎王审小鬼 - 不打自招 阎王爷写文章 - 鬼话连篇 6.求:关于黑白无常的诗句黑白无常,亦称无常。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对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此二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也常为阎罗王、城隍、东岳大帝等冥界神明的部将。 汉族神话中,“白无常”名为“谢必安”,身材高瘦,面白;“黑无常”名为“范无救”(或无赦,少数人写作无咎),体态短胖,面黑,尊之曰“矮爷”或“八爷”。 我们中国人与无常鬼如此亲近稔熟或许是因为他是个地道的中国神,与印度佛教无源罢。鲁迅说:“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将无常说成是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是来接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而将无常又划分为黑无常和白无常。《红楼梦》中就有著名的《恨无常》一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荣华富贵也敌不过生死有命。黑无常和白无常虽然都是无常鬼,但是前者给恶人带来的只有灾难,而后者一方面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气。这反映了汉族民间一种观念:鬼跟人一样有善恶。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之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被夺去了性命。这里兼有两层意思。 3.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里说明了元春的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比如“眼睁睁”就可以说明。那么,“荡悠悠”就说明了,她是被人缢死的。 4.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5.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一句说明,元春死亡的地点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山的附近,她是被人弄到山上去缢死的。 6.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7.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恨无常》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作品,出自《红楼梦》。这首曲子是说贾元春的。曲名“恨无常”,暗示元春早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夭亡。 此外,古人云: 霸气销沉山嵽嵲,一片芜城皆饱阅。 嗜魂寒幽溧黄泉,阴阳无常隔两界。 这也是关于黑白无常的诗句。 7.形容人心善变的诗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李白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刘长卿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刘禹锡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刘长卿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白居易 拓展资料: 人之初,性本善的解释 人心与道心(道之心)相对,成正比,道心越胜,人心越善,道业越深;反之,亦然。 引证详解 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 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 它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 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而人心惊扰之后。尤宜坐镇仓皇。”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掘突奏曰:‘太子当以社稷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参考资料: 人心-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