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和杭州王星记扇子相关的历史典故或故事南宋景定年间,在杭州城清河坊之东有一个王星记扇铺,掌柜王老成,三代以制扇为业,勤劳耐苦,四十岁已成为杭州制扇名师,他经营的店铺,更是远近闻名。 这年夏天,店里进来了一个道士,身着破碎道袍,脚蹬草履,问道:“此店可补旧扇?”老成接过扇子一看,这扇是自己亲手制作,可此扇满是肮脏油污,扇面折叠处破碎得四分五裂,破烂不堪了。 老成见他满头大汗,不停地用道袍袖子扇风取凉,于心不忍,随手在货架上取一柄黑纸扇递到老道手中。 老道二话没说,拿了扇子就扬长而去。不料,第二天老道士又进店来,开口又要补扇,店小二看了这把七零八落的扇子,火冒三丈。 老成一看此扇确是本人所制,忙向老道道歉,即将昨夜赶制的一柄新扇送给老道。第三天,老道又来扇店,这次他没有要求补扇,而伸手向老成索取笔墨,见老道挽袖,蘸饱浓墨,在雪白的墙上题诗一首。 一轮明月四时新,一握新风煞可人,明月清风年年有,人世炎凉知几尘。此后,这件事在杭城传为佳话。 后来老成将这首诗临摹于扇面,买扇的人越来越多了,没多久,老成就成万贯富翁。 2.关于扇子的诗句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3.谁知道王星记扇子的来历,品种,功能等介绍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杭州王星记扇业的前身杭州王星记扇庄,创建于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创始人王星斋。其时,杭州王星记扇子以她精湛的工艺、迥异的功能、高雅的情趣使之与浙江的丝绸、龙井的茶叶相提并论,并被誉为“杭产三绝”而名扬天下。 杭州王星记扇厂创建于公元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全国制扇行业中,是最大的扇子综合厂。年产几百万把扇子,十五个大类,四百多个品种,三千多种花色,远销80多个国家与地区,有70多个国家5万名外宾参观王星记扇厂。被世人称为“美丽、辉煌的扇子王国”、“东方艺术的瑰宝”。 主要产品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舞扇等。 黑纸扇是王星记传统名扇,人称扇中一绝。黑纸扇的制作要经过制骨、糊面、摺面、上色、砂磨、整形等八十多道工序,方能完成。扇骨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棕竹,花纹美丽,柔软而富有弹性,扇面采用纯桑皮纸,涂刷数层诸暨产高同柿漆,质地绵韧细洁,色泽乌黑透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人誉“一把扇子半把伞”,曾作为贡品选送皇室,名誉四海。 檀香扇是以印度产檀香木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树龄需要数十年以上,木质细腻、坚硬,木质中含有天然的芳香油,香味纯正、淡雅,制成扇子,有“扇在香存”之誉,一把檀香扇保存数十年之后,依然香味幽雅。檀香扇为手工工艺品,主要操作工艺为拉花、烫花、雕刻。用钢丝锯在薄薄的扇片上,用手工拉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多种精美图案、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檀香扇更加精细、高雅,是王星记的又一拳头产品。 4.王星记的手绘扇子的故事创始人王星斋,祖籍绍兴,世代居于杭州,从家传学得手艺后,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开设王星斋扇庄。与妻子陈英制作的泥金满斗式花扇,被选为宫廷贡品。1901年在北京市杨梅竹斜街设分店批发。1909年王星斋病故,由陈英和其子王子清继承事业。 1929年在杭州太平坊大街设店,名为“王星记”,注册商标“三星”。1938年迁到上海后推出檀香木制,描绘西湖景色的扇子,畅销多处。 王子清于1949年前夕移居香港,店交由其子王雄飞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杭州重新成立王星记扇厂,制造基地在清河坊,设店于西湖边的湖滨路,使用旧三星商标。 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杭州王星记扇业的前身杭州王星记扇庄,创建于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创始人王星斋。其时,杭州王星记扇子以她精湛的工艺、迥异的功能、高雅的情趣使之与浙江的丝绸、龙井的茶叶相提并论,并被誉为“杭产三绝”而名扬天下。 5.王星记扇子的前景杭州王星记扇子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 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 素有“扇子总汇”之称的杭州王星记扇庄(现杭州王星记扇厂的前身)创办于清光绪元年,创始人名王星斋,故名“王星斋扇庄”。王星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扇业工匠,其手艺也是娴熟精湛,以制作高级黑纸花扇著称。 杭州王星记扇子共15大类,400多个品种,3000多种花色,尤以黑纸扇和檀香扇最负盛名。 制作黑纸扇需经86道工序,工艺十分精湛。 扇骨既有毛竹、棕竹、湘妃竹、梅鹿竹等竹类制作,也有象牙、檀香、玳瑁、或镶白骨,风格别具,珍贵尔雅。扇面用质地绵韧的纯桑皮纸制成,两面又刷上几层高山柿漆,故此,扇面极为牢固。 现在,王星记扇子制作工艺保留传统的制作手法,又不断创新,扇面装饰有自描的珍禽虫鱼,也有写意的名花异卉,人物风景极尽华丽,扇面的真金蝇头小楷也极具特色。王星记扇子由于其工艺的精美,装饰的考究,而形成具有文化品味的工艺品。 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大约有1000余年历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 公元759年,唐代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了招提寺,就采用了很多朱金木雕装饰,其中的讲经殿、舍利殿等朱金镂雕风格与现存国内的宁波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十分接近。据说是因为鉴真和尚在东渡之前曾在宁波阿育王寺居留考察了相当长时间,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风格受到鉴真的欣赏并带至日本。 朱金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1丈,小可造1寸的人物。 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木雕的“京班体”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 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颇有装饰性。 诸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木雕妙趣无穷。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句话,是朱金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 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不在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 因此雕刻并不十分精细,而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朱金木雕从明清以来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宁波人有句俗语:“一世做人,半事在床”,所以对木床的雕饰特别讲究。 现今,有富人家流传下来的“千工床”,做工极为奢华,费工浩大,床内床外犹如一座亭台楼阁,而且梳妆台、马桶箱、点心盒、文具箱等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床内四周有雕刻绘画、床外层层楼阁贴金朱漆极其富丽。 除“千工床”、“百工轿”等较典型的朱金木雕家具外,还有用以迎神、赛会、灯会的雕花朱金木船、鼓亭、台阁等也都称得上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 宁波的朱金木雕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已随岁月远去。 现今,民间依然保留这和工艺手法,主要是仿古家具,但毕竟维系着这一民间工艺的承传。 宁波泥金彩漆 “泥金”工艺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 宁波位于东南沿海,这里物产富饶,能工巧匠辈出。漆艺工艺在这里极负盛名。 传世的宁波古代泥金彩漆不多见,但从保存下来的宁波明代泥金漆工艺品、描金漆器工艺品的制作风格来看,与《韩非子》中所写的“禹作祭器、黑染其外,朱画其内”的格式类同。从宁波泥金彩漆的制作手法上可以看到汉墓出土的内朱红髹漆、外黑漆描金的木胎漆器有共同之处。 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红色的木胎漆碗也有相似之处。宁波泥金彩漆在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是在明代。 《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从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间已形成了制作的鼎盛时期,明宣德距今已有550多年。 唐代高僧鉴真也从宁波带去了佛像、生活用具、建筑漆饰等泥金作品,对日本的民间漆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 宁波泥金彩漆以中国生漆为主要原料。 生漆又名大漆、真漆,国外称它为漆中之王,老漆工说生漆是“白如雪、红似血、黑似铁”。天然漆液呈乳白色,遇到空气后成为血红色,最后结成黑色的漆膜,达到耐磨,耐蚀,越陈越亮的特性,因此用生漆制成的工艺品历千百年寒暑仍不失其光彩。 泥金彩漆的制作技法可分为“浮花”、“平花”、“沉花”三种。在用生漆髹漆的漆膜上,堆塑各种山水、花鸟、人物、楼阁、构图布局古拙大方,颇有汉唐石刻铜雕遗风。 称为“浮花”,是采用朱红色的油泥堆塑花纹,外表近似北京和扬州的雕漆,但京、扬两地是用刀剔去漆膜而成花纹,称“剔红”。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