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厌倦人世间勾心斗角的诗句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2、人月圆·为细君寿 元代:魏初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译文 从今往后,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上温饱的山村林园生活就可以了。 3、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宋代:苏轼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译文 青山倒映在湖中,用篙撑船的年轻人驾驶着龙船,岸上青烟缭绕,那是从有柄的香炉里升腾起来的。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一觉。但愿能有一个僧榻,让我好好地睡一会。 4、莫相疑行 唐代:杜甫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好恶莫相疑。 译文 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5、暮归 唐代:杜甫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译文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2.形容一个人脏的词语雀小脏全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 脏污狼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风尘肮脏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贪脏枉法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真脏实犯 脏物上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捉贼捉脏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坐地分脏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肮肮脏脏 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 3.用来比喻看透人间的诗句d用来比来喻看透人间的诗句 唐伯虎的《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源前坐,酒醉2113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5261。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4102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1653 4.形容肮脏的成语有什么形容人啊物啊衣服啊肮脏的成语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藏垢纳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知或包容坏人坏事。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涤瑕荡秽 涤:清除;瑕:玉上的斑点;荡:清除;秽:肮脏。指清除旧的恶习。 见豕负涂 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同流合污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道坏人一起干坏事。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淫辞秽语专 淫:淫荡;秽:肮脏。指轻薄猥亵的下流话。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不干不净 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风尘肮脏 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属。 垢面蓬头 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纳垢藏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污手垢面 形容手脸都很肮脏。 5.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 3、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5、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诗》 魏晋:陶渊明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紫英-明光》 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1、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红楼梦》 扩展资料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看破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