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老年人夕阳生活美好的诗句

1.表达老年人夕阳无限好,永不进黄昏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今译] 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赏析] 两句为千古名句。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 [原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描写夕阳红的美好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斜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3.形容夕阳美好的诗句

1) 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2)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3)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4)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5)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6)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7)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杜牧《秋霁寄远》

8)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9) 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10)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4.描写夕阳红的美好诗句

描写夕阳红的美好诗句有: 1、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储嗣宗《南陂远望》 2、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3、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李端《春游乐》 4、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5、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7、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杜牧《秋霁寄远》 8、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9、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10、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11、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陆龟蒙《京口》 12、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岑参《晚发五渡》 13、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14、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15、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16、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17、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李商隐《白云夫旧居》 18、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

5.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