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政治的古诗词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2.古代关于国防建设的诗句1、国防含义: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国古代国防: 始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而终止,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3、基本特征: (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战争潜力的转化; (3)综合国力的抗衡; (4)质量建设的道路; (5)威慑作用的功能; (6)以防御为主。 4、政策理论: 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1、国防含义: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国古代国防: 始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而终止,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3、基本特征: (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战争潜力的转化; (3)综合国力的抗衡; (4)质量建设的道路; (5)威慑作用的功能; (6)以防御为主。 4、政策理论: 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5、发展阶段: (1)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 (2)鼎盛阶段:唐朝 (3)逐步下落阶段:宋代至明清晚期. 3.诗歌创造受历史或政治的影响的诗人有一种诗体,叫 政治抒情诗 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比一般抒情诗更概括,更集中,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 这是政治对于诗歌最深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