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汉中古汉台的诗句

1.描写汉中的诗句

1.《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2.《满江红·小队旌旗》

年代:宋 作者: 黄人杰

小队旌旗,又催送、元戎领客。政十顷、荷香微度,草烟横碧。杨柳参差新合翠,水天上下俱齐色。傍野桥、容与绕重湖,严城侧。花作阵,舟为宅。敲羯鼓,鸣羌笛。渐夜凉风进,酒杯无力。遥想汉中鸡肋地,未应万里回金勒。看便随、飞诏下南州,朝京国。

3.《月蚀诗》

年代:唐 作者: 卢仝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颇奈虾蟆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4.《南乡子 承旨董公,寿登七秩,康宁好德,诚》

年代:元 作者: 王恽

青琐汉中郎。满袖长摧玉案香。记得赋诗横槊日,临江。气压风涛一苇航。莲炬晚分光。谏疏回天豸有霜。七十平头从此数,称觞。滹水渊源。

5.《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猾贼挟至尊,天命矜在己。

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

2.汉中古汉台简介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因为这里是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的王府,所以又称古汉台。现为汉中博物馆。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参考:

这是我的博客,里面有详细介绍,还有我自己照的古汉台的照片

4.赞扬汉中的古诗词和名句

一、宋·陆游《归次汉中境上》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白话释义:连云栈、锦屏山,一个多月来,我在这一带漫游。到如今,心欢喜,马蹄声声中,重又回到了梁州。

这里的土地连接着秦雍,山川原野是这般雄壮,滔滔的汉水想着那荆扬,浩浩荡荡在日夜奔流。笑那些残存虏寇,怯弱无能,怎会有远大的谋略?叹我这茕茕孤臣,耿耿难眠,独个儿怀藏着深忧。

大好时机一旦丢失,只怕到他年悔恨不及,大散关前不见王师,眼看着一年又到尽头!二、唐·沈佺期 《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白话释义: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三、唐·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白话释义: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四、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白话释义: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扩展资料 《归次汉中境上》写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初到达汉中王炎幕府任职,这年十月间因事到四川阆中,在从阆中返回汉中之时写下了该诗。文章赏析:诗一开始用“云栈屏山阅月游”,叙述了去四川的经历和时间。

从“阅月”得知诗人这次去四川往返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在这一个多月里,途中所见风光,主要写了“云栈”和“屏山”。

从汉中去四川,沿途都是重山峻岭,悬崖峭壁,十分艰险,前人架木为栈道,故称“云栈”。诗人到四川特意游览了镜屏山,并写下《游镜屏山谒杜少陵祠堂》一诗,表达了对杜甫的仰慕之情。

诗人往来与汉中、四川之间,所见景物很多,但这里只选了“云栈”和“屏山”,这样高度的概括,表现了他的精练特色。诗的第二句,既是点题,又表达了诗人回到汉中的喜悦心情。

诗人这次远行归来,路途艰险,风尘仆仆,好不容易回到汉中,一看到广阔的汉中平原,当然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诗人避而不说,却写出了“马蹄初喜踏梁州”。

唐人孟郊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中进士后的得意,而这里却用“马蹄初喜”反衬诗人回到汉中的欢快心情,真有青出于蓝的妙处。

5.描写汉中瀛湖的诗句

东面连楚,川鄂为邻。

土地肥沃,气候湿润。

雨量丰沛,沟渠纵横。

一区九县,千年古郡。

曾记否?南宋乾道年间,

安康甲第天下传,

玉题绣井摩云烟。

落城鼓吹震百里,

奎画岌岌蛟龙缠。

汉江流急,两岸山清;

鸟飞沙白,谷壑惊魂;

巍巍秦巴,生态彩屏;

群山毗连,丛峦叠岭。

紫阳硒茶,汉阴大米。

蚕茧丝绸,再度堀起。

山水名城,独具魅力。

地下宝藏,金银汞锑;

南有花岗、东有大理。

水能丰富,分布合理。

梯级开发,广阔前景。

紫、平名茶,镇、岚烟煤,

当为,西北第一;

黄姜之乡,烤烟之县,

堪称三秦无二。

草茵花艳,空气清新。

环境优雅,天蓝水碧。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看盛世安康:安居而乐业,

安康历史,辉煌灿烂。

女娲补天,炼石平利;

大禹治水,栖息太极;

舜帝南巡,中渡留迹。

汉阴铜编钟,白河楚长城,

秦岭古栈道,紫阳白马石,

6.汉中古汉台简介

古汉台。

属汉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为市博物馆馆址。 古汉台高7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台垣高耸,雄伟多姿。

台内阶分三级,由南而北逐级升高。相传是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时的宫廷遗址。

《大明一统志》载北宋张少愚曾有“留此一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这“一怀土”即指残存的汉台。《南郑县志》载,清代陈毓彩咏《汉台》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诗中“赤帝”、“层台”即指刘邦曾驻跸汉台。

台上现存石鼓,被誉为汉中名胜之一。 汉台久历沧桑,物换景移。

汉时的建筑已无从考稽。历代相继在台上建有亭、榭、楼、阁等。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汉台东北隅有“天汉楼”,明代在楼前建有“桂荫堂”,在中院开有“镜吾池”,建有“洗心亭”。清代在汉台东北角建有“清晖亭”,清末和民国年间在北院建有“东华厅”、“竹林阁”等。

上述旧时建筑,今存有“望江楼”(即“天汉楼”)、“洗心亭”碑刻一通和“东华厅”。古老的汉台,在革命斗争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

1932—1933年,中共陕南特委曾在此进行地下活动,领导汉中人民的革命斗争。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汉台进行了整饰,石砌了周围护坡,重修和新建了“望江楼”、“东华厅”、“西华厅”、“铜钟亭”、“石鼓亭”、“大门楼”、碑廊、褒斜栈道史和石门“十三品”展厅等仿古建筑,并伴以竹木花卉,幽雅壮观。

7.古汉台导游词少于五十字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西北小江南——汉中观光游览!很高兴能在这人杰地灵的魅力之城与大家相识,在这您不仅能欣赏到秦巴汉府的阔大,也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神韵,更能感受到历史带给您的人文气!我呢是汉中职工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叫任志华,大家可以叫我任导。我旁边的这位师傅姓王,他是汉中市十佳旅行车司机之一。此次汉中之行将由我和王师傅陪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汉中吃的舒心、玩的开心、住的安心。祝愿大家把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留在这里,把愉悦舒适的心情带回家!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离开了下榻的邮政大酒店,前往今天参观的第一站古汉台。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行宫,又名七星台。1958年汉中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现在的汉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20分钟的行车,请大家往窗外看前方不远处就是古汉台了。请大家携带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高楼就是望江楼,古人在此留下了“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的诗句。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看一下“汉家基业”汉基。公元前206年,项羽违背“谁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认为汉中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然不愿意来。萧何劝谏道:“汉中,语曰 ‘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能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发现汉中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一举攻出散关,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纪念他从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 “汉”。这里一直被视为汉室帝业的象征,有诗为证:留此一杯土,尤为汉家基。著名学者余秋雨来汉中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是汉人,说汉话,写汉字,我建议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老家,我建议大家有空能常回家看看!

经过桂荫堂我们来到这里,大家看到的两幅壁画,右手边这幅就是家喻户晓的鸿门宴。描绘的是刘邦先入关中激怒项羽,恶战在即,刘邦到鸿门找项羽谢罪,九死一生逃回坝上的情景。左手边描绘的是刘邦当年设坛拜将时的情景。右手边呢是拜将图,刘邦在鸿门逃离虎口后,在萧何的推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采用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出三关,一举拿下三秦大地!下面我们去参观栈道陈列室!

大家看这个栈道的栈字,栈道的“栈”字,左边为“木”字旁,说明栈道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右边为“浅”字的右半边,说明栈道主要顺着河谷,依浅水区而建,一方面运送木料简便易行,另一方面取水方便。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开山工具,聪明的古人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凿栈道,符合今天物理学“热胀冷缩”的原理。用猛火烧之,就近取河谷之水激之,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柱孔、壁孔,立木为柱,上架木梁、石梁,铺之以木板,供人、车行走,这就是栈道。汉中被誉为“栈道之乡”,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关于汉中的诗词

1、玉辇将迎入汉中唐李益 《汉宫词 [一作韩翃诗]》

2、汉中开汉业宋辛弃疾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3、汉中太守醉起舞唐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4、流名大汉中唐郑世翼 《过严君平古井》

5、千岩云汉中唐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6、汉中二良将唐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7、宛彼汉中郡唐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8、遥想汉中鸡肋地宋黄人杰 《满江红·小队旌旗》

9、文师汉中垒唐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10、浏栗一声霄汉中唐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11、却吐天汉中唐卢仝 《月蚀诗》

12、青琐汉中郎元王恽 《南乡子 承旨董公,寿登七秩,康宁好德,诚》

13、初游汉中亦未觉宋陆游 《春感》

14、煌煌汉中起宋陆游 《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

15、循吏功名两汉中宋黄庭坚 《李濠州挽词二首》

16、一为汉中潸宋黄庭坚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17、夜识汉中龟鳖在宋晁补之 《过金堤刘景文》

18、情怀颇乐汉中儿宋陈普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19、汉中不复言规恢宋陈容 《为人赋横舟二首》

20、思昔汉中殆宋杜范 《汉中行》

21、翔凤汉中天宋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

22、汉中胡中俱断肠宋冯时行 《句》

23、齐安汉中治宋李廌 《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24、还须柱石汉中天宋廖行之 《宋伯华趋朝用川字衫字韵作二诗送之》

25、刘子前身汉中垒宋刘克庄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26、高皇将坛在汉中宋楼钥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27、兹承宠赐汉中所和七诗宋沈继祖 《和阎帅侍郎见寄》

28、墨妙汉中郎宋孙应时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29、窖间白发汉中郎宋唐泾 《江南四忠节国之纪也歌以哀之》

30、楚汉中分两丘土宋汪元量 《夷山醉歌》

9.关于汉中拜将台的对联,最好多一点

盖世勋名三杰并

登坛威望一军惊

——汉中拜将台北台亭阁联,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题

辜负孤忠一片丹,

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

不及淮阴有将坛。

——汉中拜将台南台石碑阴刻七绝

另有两首诗中有诗句提及汉中拜将台:

苍烟古柏汉高庙,

落日荒茆韩信坛。

——北宋梅尧臣《送友人宰南郑》

将军坛上冷云低,

宰相祠前春日暮。

——南宋陆游《山南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