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句子很难读懂”的成语1、佶屈聱口 【拼音】: jí qū áo kǒu 【解释】: 佶屈:曲折、不通顺;聱口:不顺口。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出处】: 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2、佶屈聱牙 【拼音】: jí qū áo yá 【解释】: 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举例造句】: 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 3、艰深晦涩 【拼音】: jiān shēn huì sè 【解释】: 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出处】: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 4、百思莫解 【拼音】: bǎi sī mò jiě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形容反复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举例造句】: 这真是令人百思莫解。 5、高深莫测 【拼音】: gāo shēn mò cè 【解释】: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出处】: 《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举例造句】: 他说话常故弄玄虚,使人感到高深莫测。 2.描写看开的句子一、人生很短,不要活的太累,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沉着不寡断,自爱不自娇;豪放不粗野,老实不愚蠢,自知不自弃;谦虚不怯懦,大方不奢侈。 二、明明说着看开了,放下了,每次却总是不自觉的想起那个给与温暖的人。每每又总是在微笑沉醉时看到了现实,想到了伤痛,然后,冷的感觉再也暖和不起来了。 如此反复,心,终于累了,现实就是这样。 三、人生的旅途,做让你开心的事,淡化一切烦恼,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心造,无心自解脱。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 四、脱机的人永远不知道联机的人等了她多久…… 五、有时在饭堂排队打饭时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后面等的人越来越多 六、我们只是两条平行线,永远都没有相交的那一天。 七、要学着多和父母联系沟通,要学着多听长辈的话。要学着忍耐,没有什么是你忍不了的,别人再错,也犯不着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八、只是女人总是一往情深,总是为情所困。终于越陷越深。 九、人生,到底还是活一回心境。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自己把自己超越了,是一种发展的成熟。 十、人生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为什么我的运气这么差,为什么上帝不帮我。.但,你不知道的是。. 十一、有时候不是不信任,只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在乎,更怕失去。 十二、感恩,不一定是感谢大恩大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良的人性美。感恩一切好的,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感恩一切不好的,增强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 十三、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也曾欣喜若狂,可是,再美满的爱恋总会有那么几次让你我低头落泪。我们学会了感叹,学会了诉说。除了眼泪,这个地方变得不再陌生。每天上网,不管心中的她有没有新动态,我们都会进她的空间去看看。 十四、要感情不再那么容易变 ,让心不被距离拉得太遥远。 十五、不要去抢属于别人的利益,但也不能纵容别人抢自己的。这是原则。 十六、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它粘起来 十七、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凭啥我就要工作经验? 十八、离开,原本就是爱情与人生的常态。那些痛苦增加了你生命的厚度,有一天,当你也可以微笑地转身,你就会知道,你已经不一样了。爱情终究是一种缘分,经营不来。我们唯一可以经营的,只有自己。 十九、不要轻易试探你的好朋友,要不你不是很失望,就是多了个“神经病+想太多”的帽子。 二十、事业是国家的,荣誉是单位的,成绩是领导的,工资是老婆的,财产是孩子的,错误是自己的 二十一、永远没有一个人是你离不开的,现在离不开的,不代表永远离不开。没有什么是你放弃不了的,你不放弃的,可能会先放弃你也说不定。 二十二、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 3.表达“谁会懂我”的句子有哪些1、悠悠天下 ,谁懂我心。 2、彼岸凋零,谁懂我心悲伤? 3、谁懂我心悠悠,谁知欲语泪流。 4、谁在我心,我又在何人心?谁人懂无解之痛? 5、无情无义尚如此,世间谁人懂我心。 6、叶落,轻舞飞扬,有谁懂得我心的悲凉。 7、谁明了, 我心自逍遥怎么庸 ,不必说也不求谁能懂。 8、你非我心, 却在我心。 你非我伤, 却令我伤。 9、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 11、一句话,我读懂你的心。一个人,谁懂我的心。 1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13、你的心,有我懂,那,我的心,又有谁懂。 14、朝夕过往,物事人非。何知我人,谁懂我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就是生活! 15、在有些人眼里,我似乎是一只独居的猛兽,但谁懂我心底那嗅蔷薇的敏感与温柔。 4.如何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 郭春燕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此为干谒诗。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 5.关于如何读懂诗歌的反思组织学生诵读体会如下两首诗歌,感悟体会读懂诗的要领。教学思路和先前一样。学生先自读体会10分钟,再让学生用浅显的文字表达自己对诗歌基本意思的理解。(个别提问方式,时间是20分钟)最后归纳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以上两首的解读让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1、关注诗歌题目,题目让读者迅速了解诗歌类型,如从《春日秦国怀古》暗示本诗是怀古诗。 2、熟悉诗歌类型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春日秦国怀古》是怀古诗,而怀古诗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以此为思路更易把握诗歌主旨。《雨雪曲》是边塞诗,边塞诗多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知道这一点诗意的大方向就确定了。 3、认真阅读诗歌的注释,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比如第一首诗中的关于“销魂”的注解,让我们迅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二首诗中“榆溪”让我们很快知道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 6.如何读懂诗歌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回答问题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问题: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问题: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第4句采用了烘托的写法,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幽”。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1)、标题如: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 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注释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