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一、从古诗词特定氛围的角度赏析 不少古诗词借助于特定的氛围,使全诗笼罩在这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使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还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赏析这些古诗词时,要抓住特定的情感命脉,能很快的领悟到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角度赏析 在赏析古诗词时,我们不但要抓住作者的自身情感,还要联系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因为作者的情感大多与时代分不开的,所以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去体会古诗词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会更加完美。 三、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赏析 古代诗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每个名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几乎体现在创作的每一篇作品中。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新课标下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古诗词情感赏析方法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情感赏析,不断地思考、实践和总结,古诗词赏析的效益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2.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 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 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 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 3.古诗词中的情感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泥越 古诗词常见情感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1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思妇闺情诗D.2。 4.描写情感的古诗及赏析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5.古诗词中的情感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鸟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 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 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 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 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 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因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 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旗剪婆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 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 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的窘兵黩武。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心情。 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1.寄情山水、田园的 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关于古诗中的情感的感悟1000字读古诗《示儿》有感宋代诗人陆游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我十分喜欢他写的诗,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词都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也是陆游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它充分表达了陆游高度的爱国热忱。 在陆游写的诸多诗中,《示儿》带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陆游整个人生除了打仗,就是写诗,都是想要恢复中原。但因为南宋朝廷的腐败,只想着吃喝玩乐,虽然金人仍然霸占着中原领土和人民,朝廷却不思收复失地。 陆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唯一的遗憾就是因为不能见到中国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而感到悲伤,不过他仍热切地盼望着,并坚定地相信祖国一定能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希望等到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自己的子孙能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历代文人,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读了陆游的这首《示儿》,我觉得他十分伟大,为国家社稷着想,看出了他热烈、真挚的爱国情怀,使我感动不已。但我也有几分遗憾,因为陆游临终的遗愿最终还是没有达成,虽然中国最后的的确确统一了,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举行家祭时怎样告诉他呢?《示儿》这首诗非常感人。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唉,7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 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先看看再说。” 果然,不出我所料,墙壁上的告示清楚地告诉我——河南河北收复了!我不禁喜极而泣,用袖子一拂,泪水都沾满了衣裳。7年,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飞快地向家里跑去,一推开门就大声地喊:“河南河北收复了!”织布机前正在织布的妻子,正在玩耍的孩子都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真的吗?”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十分肯定地说:“是真的!”又转身对妻子说:“别织布了,快,快帮我收拾东西,我们现在就回去!”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马上约了几位同样流落至此的朋友们,摆开酒席,开怀畅饮,放声高歌,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家乡和路上那美丽的景色——绿树成茵,鸟语花香,山峰绵延,河水奔流。 这美景正好能伴着我回到久别的家乡。我已经在脑海里形成好了路线: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直下襄阳再回到洛阳。 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剑外忽穿收蓟北,处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百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