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地方有底蕴的诗句

1.形容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词语有哪些

1. 人文荟萃

解释: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相似词:荟萃 荟萃一堂 人文 文人 文化人 文人相轻 文人雅士 文人墨客

造句: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

2. 人才辈出

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近义词:人才济济 反义词:人才零落 后继无人 相似词:辈出 人才 好人才 才智过人 才子佳人 人尽其才 佳人才子 一表人才

造句:现在我国科技人才辈出,灿若繁星。

3. 人杰地灵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近义词:钟灵毓秀 地灵人杰 藏龙卧虎 反义词:绸人广众 人稠物穰 相似词:地灵人杰 人杰 当地人 地广人稀 人地生疏 地狭人稠 地利人和 出人头地

造句:我的故乡就在天府之国,那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4. 治学严谨

解释:暂无。相似词:严谨 谨严 结构严谨 从严治党 治学 政治学 化学防治 政治经济学

造句:久闻贵校校风淳朴,治学严谨,人才辈出。五十载以来,贵校更是锐意进取,求实创新,捷报频传。祝愿贵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一马当先,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5. 鸿篇巨制

解释:鸿: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近义词:巨制鸿篇 鸿篇巨着 鸿篇巨著 反义词:片言之语 言简意赅 片言只语 相似词:篇章 篇目 一篇 篇幅 诗篇 千篇一律 废话篇 连篇累牍

造句:这是一部超过200名演出者参与的鸿篇巨制,它的宇宙观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

2.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

一、钟灵毓秀 [ zhōng líng yù xiù ]

1. 【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 【出自】: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3. 【示例】: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之德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二、人杰地灵 [ rén jié dì líng ]

1.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2.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 【示例】:实在襄阳的~,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 ◎闻一多《孟浩然》

三、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1.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2. 【出自】: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3. 【示例】:这所大学~,人才济济。

四、鸾翔凤集 [ luán xiáng fèng jí ]

1. 【解释】:集:群鸟停歇在树上。鸾鸟在飞翔,凤凰成群地歇在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2. 【出自】: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亲。”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才汇聚到一起

五、人文荟萃 [ rén wén huì cuì ]

1. 【解释】: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

2. 【示例】:这个地方山明水秀,~,是个值得浏览的好去处。

3.赞美底蕴的句子有哪些

赞美底蕴的句子:

1 无清水月松竹梅,君子梅兰竹菊情,潦倒半生,品诗作画纵酒,醉卧花丛,酒中梦里温情。

2 结缘三千里,马嘶长鸣漠北沙场,漂流江河间,轻舟飞过水乡江南。

3 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

4 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

5 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场大雨让自己逃走。

6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7 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8 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9 女巫亲吻过的咒语破天而来、浇湿的誓言漉漉退场、我坐在海上补一张网、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 唱。

10 等一个人、还是等一个故事。

11 泅渡一个世界、共一场生死。

12 那首关于我们的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听。

4.描述“底蕴”的词语有哪些

1.物华天宝 [ wù huá tiān bǎo ]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 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2.宝刀未老 [ bǎo dāo wèi lǎo ]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出 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匠心独运 [ jiàng xīn dú yùn ]

匠心:工巧的心思。 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出 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4.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出 处:《明史·徐贞羽传》:“卢沟发源于桑乾;滹沱发源于泰戏;源远流长。”

5.积厚流光 [ jī hòu liú guāng ]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出 处:《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5.形容一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的诗词有哪些

一、《望天门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二、《蜀道难》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翻译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鉴赏:

1、《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2、《蜀道难》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35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6.形容底蕴的成语有哪些

1.洞悉底蕴

【拼音】: dòng xī dǐ yùn

【解释】: 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同“洞见底蕴”。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2.蕴藉风流

【拼音】:yùn jiè fēng liú

【成语解释】:蕴藉:含而不露。形容风度潇洒,含蓄有致。

3.洞见底蕴

【拼音】: dòng jiàn dǐ yùn

【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

【出处】: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宰相遗公书曰: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4.古色古香

【拼音】: gǔ sè gǔ xiāng

【解释】: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出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5.钟灵毓秀

【拼音】: 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释】: 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处】: 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