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二月的诗句1.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唐代:柳宗元 译文: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2.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唐代:柳宗元 译文: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3.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唐代:李商隐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4.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二月二日》唐代:李商隐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5.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二月二十四日作》宋代:陆游 译文: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 2.描写二月的诗句1、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唐 李商隐《二月二日》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2、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唐 白居易《二月二日》译文: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唐 韩愈《春雪》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 李峤《风》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 杜牧《赠别二首》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7、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唐 孟云卿《寒食》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3.二月初一生日有诗句吗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诞辰”,俗称“太阳生日”.也称“中和节”.这是从唐代产生的.而再早些时候的上古时期,祭祀太阳则是在春分,也就是在每年公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时始,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基本等长.因为春分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农谚中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而且全国上下一起祭祀,不过国有大典,家有小祀而已.《帝京岁时纪胜》中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到了贞元五年(789)唐德宗采纳了大臣李泌的建议,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这天祭祀太阳,这也是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明清时期,每到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在民间,亲朋好友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乞求丰收岁稔的愿望.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详细记载了北京过中和节时的情景:“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 北京的民俗节日有个特点,就是逢节必有应节的饮食.除夕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等.中和节的节日食品就是太阳糕.《燕京岁时记》里说:“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为什么上面要站个小鸡呢?民间有个传说,太阳从汤谷升起,有一扶桑树,一只玉鸡站立于上,每逢太阳冉冉升起时,它就打鸣报晓,随之民间的公鸡也报晓.也有人说那不是小鸡,是凤凰.《诸神的起源》中说,凤是指风神,凰是太阳.结合起来,凤凰即是太阳的象征.推而断之,似乎太阳糕上站立一只凤凰好像更美些.在这一天吃太阳糕的风气最盛于清初. 二月初一这天,太阳出来后,家家在院内面向东方设香案或挂太阳星君神码,供太阳糕三、五碗,由男家长率领男性家眷焚香祭拜.女性不许参加,正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日”.以前在左安门有“太阳宫”,是日都人纷纷前往上香,其实也是开春了,人们借此机会出去走走.大约50年前,这一节日基本消逝,据说现在的台湾,每到中和节还吃太阳糕,不知真否 4.关于二月的古诗、词、曲、赋,谢谢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白居易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一日作 白居易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 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 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 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 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木兰 李商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偈 释志端 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 烧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 5.描写二月二的诗歌描写二月二的诗歌 1、《二月二日漫兴 》 【元】谢应芳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2、《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3、《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4、《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5、《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6.描写“正月初一” 古诗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偈颂九十三首 宋-释梵琮 今朝正月一,万事从头吉。 和气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复来,光阴不相失。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宋-释师范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好事大家知,今朝正月一。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7.形容二月的词语百花生日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出处: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残冬腊月 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花朝月夕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花朝月夜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处:南朝·梁元帝《春别应令诗》:“动春心花朝月夜,谁忍相思今不见。”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出处: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月夜花朝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8.诗句里有二月的有哪些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梁州令 晁补之 宋 词 二月春犹浅。 去年樱桃开遍。今年春色怪迟迟,红梅常早,未露胭脂脸。 东君故遣春来缓。似会人深愿。 蟠桃新镂,双盏相期,似此春长远。木兰花/玉楼春 晏殊 宋 词 朱帘半下香销印。 二月东风催柳信。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 惊鸿去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 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临江仙 葛胜仲 宋 词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碧琉璃色映群峰。更携金凿落,来赏锦薰笼。 调客旧留□月旦,此花清软纤秾。未饶兰蕙转光风。 赤阑呈雅艳,翠幕护芳丛。河传 司马槱 宋 词 银河漾漾。 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 感离愁,甚情况。春风二月桃花浪。 扁舟征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 倚江楼,倍凄怆。关试前送进士姚潜下第归南阳 曹邺 唐 七绝 马嘶残日没残霞,二月东风便到家。 莫羡长安占春者,明年始见故园花。小重山 李壁 宋 词 燕雀风轻二月天。 一枝何处是家园。有花不惜是谁怜。 生嫌怕,不为老人妍。眉黛拥连娟。 高情时载酒、雁湖边。略无雕饰自天然。 新诗好,品第入朱弦。闺怨 周在 明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采桑子 吴元可 宋 词 江南二月春深浅,芳草青时,燕子来迟。 翦翦轻寒不满衣。清宵欲寐还无寐,顾影颦眉。 整带心思。一样东风两样吹。 卜算子 新柳 纳兰性德 清 词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湖上杂诗 袁枚 清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送杨行元赴举 刘商 唐 七绝 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蝶恋花 史达祖 宋 词 二月东风吹客袂。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 几夜湖山生梦寐。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令岁清明逢上已。相思先到溅裙水。 伤春 孟郊 唐 七古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春日即事 王冕 元 七律 二月三日雨不歇,桃花杏花吹作泥。 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关河气转风云合,边塞烽多草树迷。 老我疏狂思舞剑,兴来不待五更鸡。清平乐 赵彦端 宋 词 桃根桃叶。 一树芳相接。春到江南三二月。 迷损东家蝴蝶。殷勤踏取青阳。 风前花正低昂。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 行路难 崔颢 唐 乐府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宋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蜂 李商隐 唐 七律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覆落后呈同年 杨知至 唐 七律 由来梁雁与冥鸿,不合翩翩向碧空。寒谷谩劳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二月春光正摇荡,无因得醉杏园中。 寄蒋二十四 唐彦谦 唐 七律 代简 鸟啭蜂飞日渐长,旅人情味悔思量。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二月云烟迷柳色,九衢风土带花香。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杜荀鹤 唐 七律 连天一水浸吴东,十幅帆飞二月风。好景采抛诗句里,别愁驱入酒杯中。 渔依岸柳眠圆影,鸟傍岩花戏暖红。不是桂枝终不得,自缘年少好从戎。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方干 唐 七律 定拟孜孜化海边,须判素发侮流年。波涛不应双溪水,分野长如二月天。 浮客若容开荻地,钓翁应免税苔田。前贤未必全堪学,莫读当时归去篇。 虽展县图如到县,五程犹入缙云东。山间阁道盘岩底,海界孤峰在浪中。 礼法未闻离汉制,土宜多说似吴风。字人若用非常术,唯要旬时便立功。 金桥感事 吴融 唐 七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水 徐夤 唐 七律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村居 韩偓 唐 七律 二月三月雨晴初,舍南舍北唯平芜。前欢入望盈千恨,胜景牵心非一途。 日照神堂闻啄木,风含社树叫提壶。行看旦夕梨霜发,犹有山寒伤酒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