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人惭愧的词语【卑陬失色】:卑陬:惭愧的样子。表示十分惭愧,面失常态。 【悲愧交集】:愧:羞惭;交集:交织。悲伤和惭愧的心情互相交融。 【不愧不作】: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不怍】: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惭凫企鹤】: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惭愧无地】: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惭愧到了极点。 【措颜无地】:措:放置;颜:脸,指面子。脸没处搁。形容极其惭愧。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当之有愧】:当:承受;愧:惭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与事实不相符,感到惭愧。常作自谦之词。 【涤私愧贪】:涤:清除;私:私心;愧:惭愧;贪:贪心。清除私心,对贪心感到惭愧。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 【俯仰无愧】:府仰:低头与抬头。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感愧无地】:无地: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形容对人的感激、惭愧到了极点。 【顾景惭形】: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景,同“影” 【顾影惭形】:形:形体。看着自己的身影,对自己的体态不满意,而生出愧疚之感。表示自己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而感到惭愧。 【汗出沾背】:沾:浸湿。汗水沾湿了脊背。形容天气炎热或人极度惊慌或惭愧。 【汗流浃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汗流接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汗流至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浃背汗流】: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愧不敢当】: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愧汗无地】:愧汗:因惭愧而流汗。惭愧得无地自容。 【愧天怍人】: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2.表示惭愧的诗词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 四十四字成 白居易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新秋病起 白居易 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 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 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 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 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 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有双鹤留在 白居易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 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 荒草院中池水畔,衔恩不去又经春。 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聊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羌村三首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3.表示人自卑的成语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相形见绌、望尘莫及、人微言轻、微不足道、不足挂齿、自暴自弃、自愧不如、低声下气、摧眉折腰 1、自惭形秽 【解释】: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出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2、妄自菲薄 【解释】: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出自】:茅盾《子夜》三: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3、自暴自弃 【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出自】:欧阳山《苦斗》五三:“读书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可是那些工人却多么坚强呵,多么勇敢呵!”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低声下气 【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自】:赵树理《三里湾》十八:“婆婆摔锅打碗,嫂嫂比鸡骂狗,自己还是该低声下气哩,还是该再和她们闹起来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5、自愧不如 【解释】: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自卑 4.表达人内心的话词语【安心乐意】: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悲从中来】:中:内心.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变脸变色】: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变颜变色】: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不露神色】: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以防别人察觉. 【缠绵悱恻】: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缠绵幽怨】:缠绵:心绪郁结;幽怨:隐藏内心的怨恨.形容萦绕在内心的怨恨. 【畅叙幽情】:尽情地叙谈,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 【疢如疾首】:疢:热病.内心烦热的头昏脑胀.形容忧伤成疾. 【触目骇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同“触目惊心”.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和回忆. 【触目伤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触物伤情】: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超过.原指没有声音时比有声音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为比言谈口号影响更大. 【此心耿耿】:耿耿:心有所思,有心事,也指明亮,忠诚.表示心里有事,老是放不下,一直牵挂.也形容内心十分忠诚. 【刺心刻骨】:①犹刻骨铭心.指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刺心切骨】:指内心极其悲愤. 【寸心如割】:形容内心痛苦不堪,好像被刀割一样. 【大奸似忠】:内心最奸诈的人,表面最像忠厚的人. 【呆里藏乖】:呆:痴呆,傻.外表呆头呆脑而内心却很机灵. 【呆里撒奸】: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胆丧心惊】: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 【道不由衷】:道:说话;衷:内心.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指说假话,表里不一. 【涤私愧贪】:涤:清除;私:私心;愧:惭愧;贪:贪心.清除私心,对贪心感到惭愧.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 【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洞见肺腑】: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 【翻肠搅肚】: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肺腑之谈】: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肺肝如见】:肺肝:指内心思想或打算;如见:象看到一样.象看到内心打算一样.比喻心思和谋略全部被别人看出. 【抚膺之痛】:抚:抚摸;膺:胸.抚摸着**伤痛的地方.指内心受到创伤,感到痛楚. 【拊心泣血】: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腹心内烂】:内心溃烂.比喻国家或集团等内部分崩离析. 【甘之如荠】:荠:荠菜,其味先苦后甜.象吃了先苦后甜的荠菜一样内心很高兴、愉悦.比喻做愿意的事情,虽然受了苦,心里也很甜美. 【敢布腹心】:敢:谦词,表示自己很冒昧;布:阐述、表述;腹心:比喻诚意.至诚的话.旧时表示恭敬谨慎地陈述自己内心深处的话. 【敢怒不敢言】: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敢怨而不敢言】: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感铭肺腑】:内心受到震撼.形容十分感激.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人肺肝】: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人心脾】: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人至深】: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深肺腑】:肺腑:指内心深处.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篆五中】: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古井无波】: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古貌古心】: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古心古貌】: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 【厚貌深辞】: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厚貌深情】: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厚貌深文】: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化悲痛为力量】: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徊肠伤气】: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惶惶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惶恐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回肠百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同“回肠九转”. 【回肠九转】:好像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会心一笑】:会心:领会到别人内心的意思.领会到对方没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 【慧中秀外】:慧:聪明;秀:秀丽.内心聪明,外表秀丽. 【屐齿之折】: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认为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悟道成佛. 【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假仁假意】: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结舌钳口】:结舌:不敢讲话;钳:夹.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 【荆棘满腹】:比喻内心尽是不良的念头. 【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惊见骇闻】: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惊心惨目】: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心怵目】: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惊心夺目】。 5.形容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表里如一、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名下无虚、货真价实 一、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自】: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解释】: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出自】: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翻译】:夫人有对自己好的人,依靠他是应该的,不感到羞愧的。 三、名副其实 [ míng fù qí shí ]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自】:叶圣陶《桥上》: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 四、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解释】: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 【翻译】:今天有幸遇到,真是名不虚传。 五、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解释】: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出自】:茅盾《无题》:她现在要求再念一遍时的不笑倒是货真价实的热心。 6.羞愧的同义词是什么羞愧的同义词 羞耻 [xiū chǐ] 羞辱惭愧。 羞赧 [xiū nǎn] 羞愧得脸红。形容非常羞愧。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彼草莱稚子,龆龀童儿,非唯羞赧不见,亦自惊惶失据。”《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合 羞赧而退。”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第二章:“此刻那青年仿佛有些羞赧,低着头悄悄。 内疚 [nèi jiù] 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 汗颜 [hàn yán] 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