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人年龄的诗句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形容朋友关系的成语,按年龄段划分1: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2: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3:心腹之交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4: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5:金石之交 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6:一人之交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7: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8:患难之交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9: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10:忘形之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11:忘年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12: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13: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14: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15: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16: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17:泛泛之交 交情不深的朋友。 18:点头之交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19:一面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20:尔汝之交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3.真正的朋友是不分年龄的关於朋友,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真正要说的时候,又觉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昨天一朋友给提了一个问题。问我交朋友要分年龄大小吗?现在我就告诉你。.祇要是真心做朋友;是不分年龄大小的.. 朋友是什麽,我说不清楚,有时候两个很陌生的人祇要互相看上一眼,就可能成为朋友,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祇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白。有时候,要做朋友却是要经过很多磨练和考验才成的。 朋友之间,有时候甚至比亲人之间更能够让人倾吐心声,因为友情不同於亲情。在我的家人面前和在我的朋友面前就不一样,并不是说我虚伪,而是那种感觉不同,让你自然的就有不同的感受,自然也就会以不同的态度去面对。 同性的朋友自然好相处,并且祇要是两个人的志气投合,一般都会能够维持一生,但是异性的朋友却不容易,因为性别的差异,常常会有很多事情让人无法理解。我很同意朋友的一个观点,两性朋友关系一旦转化爱情,最是两全其美。两性之间,一生纯净友谊,绝对可能,祇怕变质消失的原因,不在双方本人,而在双方配偶难以明白,最终不能不无奈的结束,结果却让双方都留下遗憾或者是伤害。 朋友之间有时候会有所求,因为既然把对方视为朋友,自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想到朋友,然而有时候又不一定要求什麽,因为朋友是没有规定要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朋友标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分”,朋友就是自己愿意找到相处的人。 我很喜欢和自己的朋友相处,因为那种感觉很好,让我觉得轻松自在。并且,我的朋友也都是可以倾听我的心声的人。朋友有时候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和幸福,也可以分担自己的忧愁和无奈。而有的人却有不同的标准,至少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在生命中的位置,因人而异。所以才会有布衣之交、刎颈之交,并不是每一种朋友都可以两肋插刀的。 朋友,看自己的标准,自己是镜子,常看自己可以照出朋友的样子,朋友也是镜子,常看,可以照出自己的样子! 我这几个月总结出一个规律;有些异性朋友喜欢吃醋。一但和另一个异性朋友聊天时她的醋心大发。象这类试的朋友可交而不可交.. 4.推荐几句表达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身份地位的真正爱情的诗句1.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表达朋友之间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6.形容朋友有缘相聚的古诗句有那些1.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梁漱溟) 2.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3.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4.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5.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8.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10.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11.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12.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13.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14.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7.形容“朋友关系”的诗句有哪些1、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代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译文 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2、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朝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3、知音者诚希 唐代 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译文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4、绝句送巨山 宋代:刘子翚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译文 两年来,您托身借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如今忽然转念,要离开这儿,前往浙江。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5、临行与故游夜别 南北朝:何逊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译文 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8.古人形容人年龄的词有哪些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9.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